-
作者:方立天(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指出儒学和佛学所探讨的对象都是人,它们都对人生价值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独特的说明,人生价值观是两家思想的核心。儒家主张现实主义,佛教主张出世主义,由此在对待人的地位、生命、生活、理想、生死等问题上,两家有相异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但儒佛在突出道德价值的重要意义、重视内向自律的修养方法和强调人性本善等方面,又有相近、相通之处。儒佛的人生价值观是古代东方学者对人类自我反思的认识成果,在弃除其中的等级观念、出世主义和轻视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等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有分析地继承它们重视道德价值和道德理想的合理因素。
-
作者:胡代光(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中,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方面如推理分析,测算技术、管理手段等是可以的,但不能盲目推崇,全盘照搬。我国的经济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反对国有企业私有化。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不是由所有制产生的,归根结蒂是管理体制问题。文章详细评析了"财政赤字无害论"、"通货膨胀有益论"和"市场万能论",指出这些论调是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不符合我国国情。西方国家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可借鉴之处,但二者如何配合,西方经济学也没有解决。我国要使微观放活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应有计划地确立相对价格体系和合理...
-
作者:钱文忠(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东语系
摘要:马鸣在古代印度佛教史与文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他的《佛本行经》一书更是名闻遐迩的杰作,其汉译本是我们今天研究佛陀生平的重要资料之一。国外学者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对《佛本行经》的研究。但是,他们的兴趣主要在梵文本上。作者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汉译本为参照,在本领域中第一次将现存梵文本进行系统归类,对比研究了梵汉专名的对应情况,并考察了汉译本的来源,填补了我国在马鸣研究领域中的空白。
-
作者:于光远
摘要:本文认为,建立和发展新学科是科学发展中的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所谓新学科,就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正在建立的学科。在我国,新学科要有独创性,同时也要有社会主义的和中国的特点。作者从我国近年来已经建立或尚在酝酿中的众多的新学科中,选出"生产力经济学"、"聪明学"和"社会主义社会团体学"三个典型例子,分析了建立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学科中容易遇到的几个问题。归纳起来,这些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特定而明确的研究对象;(2)该学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3)该学科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4)该学科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
-
作者:韩明谟(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本文概括回顾了我国社会学十年来恢复发展的简要过程和成果,论述了费孝通教授所领导的"小城镇和城乡发展研究"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学学科建设作出的贡献。文章认为,这项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小城镇和乡镇工业发展模式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道路。文章还指出,在这项研究工作中,通过长期大量的调查实践,社会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也有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