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道晖(1)
作者单位:(1)《中国法学》杂志社
摘要:人权理论是我国近年才开始关注的一个问题。理论界一反旧时禁若寒蝉的状态,发表了许多论著进行探讨。在法学界,人们也由对它的激情批判、否定,转入了冷静客观的法哲学思考。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这种思考的一个可喜的成果。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分“权利现象与权利概念”、“古代人权萌芽”、“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三篇共六章,另有尾论“人权与人类和谐”及附录的几篇专论。作者以丰富的思想资料和比较缜密的理论分析,对古代权利与近代人权概念的形成以及人权的道德基础、要素。
-
作者:吴大琨(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谢霖同志的这部学术专著是在当代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形势下出版的。在这里,我想简要地谈谈该书主要的研究成果和特点。 一、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农村公社的关系问题。谢霖同志是通过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研究来考察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把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研究建立在对历史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避免了过去那种抽象的概念推演。作者对马克思关于农村公社的思想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提到马克思1843年的《克罗茨纳赫笔记》。
-
作者:湘君(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
摘要:美学研究在中国是颇为特别的。西方国家虽然设有美学学科,但研究的人不多,也从未“热”过。中国研究美学的人不算少,而且在中国文化界曾出现过两次“美学热”。一次是五六十年代,围绕美的本质展开论战,形成四大学派:一次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至80年代中期,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的论战。80年代中期后,“美学热”降温了,以后虽也有一些应用美学的研究,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也出了几部著作,但美学原理方面没见重大发展。
-
作者:童星(1);林闽钢(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本文对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问题作了新的研究。文章提出,使用特困线(活命线)、温饱线(贫穷线)、发展线(脱贫线)代替现行单一的贫困线(脱贫线),既可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户生活的层次和差距,又能将扩大再生产、转入商品经济发展轨道作为脱贫标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作者还具体列出了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及对不同家庭、地区、年份贫困标准进行微调的测定方法和测算结果。
-
作者:冯子标(1);靳共元(1)
作者单位:(1)山西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资本这一范畴,同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一样,抽去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把它融进社会主义实践,便可演绎出”社会主义资本”这一重要经济范畴。文章从资本一般和特殊的哲学角度,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实践,分析了确立“杜会主义资本”范畴的客观必然性,论证了“社会主义资本” 的性质、特点、作用及其理论意义。
-
作者:李剑鸣(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
摘要:本文探讨了美国印第安人和白人两种文化接触的历史条件和产生冲突的基本原因。认为,由于这两种文化在势能与性质上的巨大差异和接触时的历史条件,当时难于形成平等交流和相互竞争的局面,也消除了彼此融合的可能性。印第安人因文化差异和压力巨大而生抵触,不能主动吸收白人文化;白人文化因势能极强而萌发优越感,以征服、重塑土著文化自命,由此对土著文化采取种族主义的压迫和改造的对策,从而给印第安人带来了长久而沉重的悲剧。这段历史的教训是,人类各种文化就其所处环境和所具有的功能而言,本无优劣之分,只有在平等和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接...
-
作者:王小盾(1)
作者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敦煌文学资料及其所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性的讨论。首先对敦煌文学作品分类问题展开论述,指出传统分类的缺陷,明确了敦煌作品作为表演艺术之底本的本来性质,在否定传统三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讲经文、变文、话本、词文、俗赋、论议、曲子辞、诗歌为体裁样式的敦煌文学的概念体系。其次,以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为背景,论述了敦煌文学各品种的文化渊源,认为唐代讲唱艺术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果实。最后,论述了敦煌文学资料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意义,作者认为敦煌作品不仅向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提供了一种新...
-
作者:王宏维(1)
作者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管理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社会价值规范只有同时兼有“个体功效性”和“社会功效性”,而“个体功效性”必须兼有“义”“利”两个方面,才能有力地发挥其价值引导和价值统摄作用。那种与单一计划经济相应的社会价值规范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其社会功能日益萎缩。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社会价值规范的功能调这主要在于:肯定追求并实现个体利益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建立以个体利益为主导的经济动力结构;肯定“交换关系普遍化” 的进步作用并遏制其负面效应。而在其结构调整方面,则应在“终极”与“工具”的双层式结构之间,加入“建设有...
-
作者:姜波克(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摘要:本文分析了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应具备的条件、开放兑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实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机和步骤。作者认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和问题。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开放兑换的条件,不宜急于求成。此外,“复关”在即,而“复关”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稳健的做法是,待我国经济基本上消除了“复关”的不利影响之后,再来考虑实施人民币的全面自由兑换。在这个过渡时期,要扎扎实实做好开放兑换的各项准备工作。
-
作者:张宇(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摘要: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浪潮中,市场价值以及作为它的表现形式的货币,正在成为社会价值体系的基础,传统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正在经受着最严重的挑战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