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刁晏斌(1)
作者单位:(1)辽宁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
摘要:《近代汉语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独到之处的好书。 一、开近代汉语通论著作之先河。近代汉语是处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一门独立的有重要意义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研究的起步很晚,投入的人力也很少,至今尚未受到更多的人的重视,许多问题都未解决。正如作者在该书序言中提到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各自都已拥有数以百计的通论性著作的时候,近代汉语的同类型著作连一本也没有!”由此可见,作者撰写此书的需要。
-
作者:赵沛霖(1)
作者单位:(1)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赵明教授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是一部富于时代气息和独创精神的著作。该书所取得的成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先秦文学观念更新的结果。 作者将先秦时期的文学称之为“先秦大文学”,不仅是因为这段时期的历史跨度长,包括了几个社会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文化上古发端期的文学,它具有更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和综合形态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该书的研究方法:采取文化的视角,由文化切入文学。“
-
作者:蒋国保(1)
作者单位:(1)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天命的没落》(副题是《中国近代唯意志论思潮研究》)是高瑞泉同志的新作。
-
作者:李成瑞(1)
作者单位:(1)国家统计局
摘要:本文对走向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作者认为,理顺产权关系,建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在理顺企业产权关系的过程中,要通过加速政府职能转换,深化财政、银行体制改革,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同时还应妥善解决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
-
作者:张晓丹(1)
作者单位:(1)人民出版社
摘要:中国婚姻制度历史悠久,且具民族特色。发掘和阐释其历史,对于社会史和法律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学术界对婚姻家庭史的系统探讨发端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十年“文革”之中,婚姻史的研究一度荒废。近几年史学界、社会学界对婚姻史的研究开始复苏,出现了一批颇有功力的论著,青年学者戴伟的《中国婚姻性爱史稿》,正是其中的一部。
-
作者:王学典
摘要:如同在悠久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一样,历史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是一门“显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迁,结束了历史学的“显学”地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对现代迷信的冲击,在使历史学获得了解放的同时,又使它不再具有往日那样牢固的思想依托;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所引起的社会深刻变化,既向史学提出新的要求,又使得它几千年来对政治的依附失去了现实支柱。随着这些变化,历史学被迫从意识形态的第一线退居到第二线,甚至第三线。
-
作者:金泓(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高宜泉、喻果裕。 刘国光、汝信主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一书(以下简称《特色》)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将经验总结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在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评介,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理论层次。编者强调指出。
-
作者:胡逄吉(1)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地下经济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蔓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呈现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大好局面。但是,形形色色的地下经济活动诸如倒买倒卖、偷漏税款、走私贩毒、假冒侵权、放高利贷、无证经营以及卖淫贩黄等等,也在滋生蔓延,造成了种种消极的影响。因此,对我国地下经济进行研究,认识其运行特征和活动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条件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治对策,为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所需要。
-
作者:袁鲁仁(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探讨人类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是现代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尽管国内外学者已从古人类学、民族学、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等诸多学科分别对此进行了探索,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部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人类思维的发生和发展问题的专著问世。张浩同志的《思维发生学》填补了这个空白。
-
作者:吴易风(1);王健(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
摘要:本文认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作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普遍适用于描述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的技术关系或进行计量分析。但是,由于它的理论基础是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混淆了产品和商品、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因而常常用来替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也不能说明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突变现象。因此,须在借鉴、批判和消化吸收西方经济学这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上的生产函数论。根据这种认识,作者提出并论证了一般形式的生产函数、价值形式的生产函数,商品经济的生产函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