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桂田;李萍;蒋少龙
摘要:全国高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理论研讨会综述黄桂田李萍蒋少龙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0次会议于1996年10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现将讨论...
-
摘要:“热寂说”真的终结了吗?《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发表了沈骊天先生的《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以下简称“沈文”)。该文的主旨(之一)就是试图从信息的角度反驳“热寂说”。初读沈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当笔者仔细研读了其内容后,发现其并未能证...
-
作者:魏后凯(1);杨大利(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摘要:地方分权与中国地区教育差异魏后凯杨大利本文是对我国地区教育差异的经济学实证分析。文章利用系统的统计资料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重点考察了我国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分权化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
-
作者:冯天瑜(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摘要:略论中西人文精神冯天瑜本文对近十年来理论界所关注的人文精神问题作了较为集中的讨论。文章分析了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文精神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分析比较了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西方人文精神和以强调社会人格为特征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产生的历史...
-
作者:王治河(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摘要: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王治河本文认为,目前国内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介绍和研究主要侧重于它的否定性向度上,而对其建设性向度则鲜有考察,这种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值得商榷。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复杂的思想和理论内涵,在当代西方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不...
-
作者:武树臣(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摘要: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武树臣法律样式是法律实践活动的宏观程序,有判例法、成文法、混合法三种类型。中国的法律样式经历了由判例法发展为成文法,再由成文法发展为混合法的“否定之否定”式的漫长历程。自西汉到清末,中国法律样式的总体面貌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
-
作者:王宁(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王宁本文对20世纪三个时期关于汉字问题的争论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论,并进而论述了今后的汉字研究。本文认为,今后汉字的研究,将由以往侧重政治的和社会的,转向侧重科学的和本体的。文章着重讨论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研...
-
作者:郭成康(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摘要: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郭成康本文通过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政府对南洋贸易政策变迁的分析指出,在禁南洋案问题上,中央决策受到东南沿海封疆大吏的直接影响。清廷历次禁南洋案的中央决策所依据的原则依次为:帝国的长治久安,全国财...
-
作者:杨庆存(1)
作者单位:(1)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摘要:散文发生与散文概念新论杨庆存本文针对学界长期流行的“散文晚于诗歌”论、“散文概念源于西方”或“始于南宋罗大经”说,以逻辑推理与历史实证的方法,重作考论,提出了一反旧说的新观点、新结论。文章首先根据黑格尔“前艺术”说与文学发生学原理探讨散文的发生,论述...
-
作者:舒咏平(1)
作者单位:(1)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广义灵感论舒咏平本文从对神秘的“灵感”质疑出发,认为灵感无法与即时性的思维成果作本质的区分,从而提出包含二者的“广义灵感”之概念。其论证则以“意识域”为逻辑起点,对“显意识”与“潜意识”概念作了修正与改造,进而借助心理学、脑科学、混沌学等知识定理,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