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单位:(1)香港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诗与散文同时诞生,但韵文的出现却远远后于散文。虽然商代已出现同字(音)相协的“前押韵”形式,但同韵相协这种真正的押韵形式乃萌芽于商周之际,而成熟于西周中晚期,与叠音构词、双声叠韵构词等其他声韵复叠形式大致同时发生。至此,汉语诗歌完成了从原始艺术向早期古典艺术的转变,中国第一种古典诗体——四言体也就成熟于此时。这是文学本体意识觉醒的开始,也是真正文学创作萌芽的标志,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韵文“成熟度”的认识,反过来为鉴别上古诗文真伪以及铜器铭文的分期断代。
-
作者:黄时鉴;龚缨晏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大学历史系
摘要:本文对英国学者吴芳思因马可·波罗游记中未提到长城等中国事物而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观点进行了辩驳。文章认为,修建于秦汉时期的长城,至魏晋以后已失去了标志疆界和防御外敌的作用。到了元朝,长城建筑已破败不堪。元代以前,长城在欧洲根本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是中国的重要象征。因此,马可·波罗书中未提长城是很正常的事情。长城被当做中国的一个重要象征,是从明代才开始的。作者强调,要说明马可·波罗为什么会“漏写”一些关于中国的事物,首先必须考察这些事物在当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又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已成为当...
-
作者:车丕照(1)
作者单位:(1)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摘要:本文认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由政府控制所引致的国际冲突可分为管辖冲突和非管辖冲突。管辖冲突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国家管辖权种类的不同,而且即使各国对同一类型的国际经济交往行使同一类型的管辖权也不能完全排除管辖冲突的可能性,特别是由于保护主义管辖权的出现更使得政府控制方面的管辖冲突复杂多样。至于政府控制方面的非管辖冲突则不是有关国家的权利上的冲突,而是利益上的冲突,它产生于国家之间的利益的不一致。对于管辖冲突,可以采取协议划分管辖权、管辖让步、确立属地管辖优先原则等方式加以解决;对于非管辖冲突,则可以...
-
摘要:图书评介董辅的经济发展观董辅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8.5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责任编辑:万一。《经济体制改革研究》,79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责任编辑:李宪魁。《改革与发展——论大转变中的中国经济》,20万字。中...
-
作者:杨瑞龙(1,1);周业安(1,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单纯依靠放权让利很难优化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应当通过控制权的合理配置硬化企业的约束机制,使之与相应的激励机制相匹配,达到权责利的统一。重新设计相机治理机制,就是要通过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改变现实利益格局,确保在非正常经营状态下,有一套合适的制度安排确保控制权的顺利让渡,实现对企业决策者的有效约束,保护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完整的相机治理机制包含三个要素:相机治理主体、信号及相机治理程序。国有企业“失控”实际上是相机治理机制的“失灵”。本文设计了国有企业的相机治理机制,并分别就相机治理主体...
-
作者:姜波克(1,2);李心丹(1,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2)东南大学金融系
摘要:本文认为,货币替代会严重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效力、削弱政府税基、引发资本外流,对中国来说,还会减缓甚至中止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进程。文章对我国反货币替代政策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分析,提出为了抑制货币替代,必须提高本国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和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
-
作者:俞可平(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
摘要: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并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有人说,7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正义,80年代则是社群主义者的社群。在90年代,正义和社群同时成为政治哲学的主题。社群主义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理论范式上都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明显的对照。本文集中考察了社群主义的政治哲学,包括权利观、公益观和国家观。限于篇幅。
-
作者:白钢(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指出,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础性权力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在10年的实践过程中,农民群众积极进行制度创新,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现行村民自治的法律框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自治的发展,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依据大量资料,围绕着村委会选举、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等重要制度,论述了村民自治法制建设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及其配套法规的具体意见。作者认为,加快改进村民自治立法工作的进程。
-
作者:杜恂诚(1)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考察了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体制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这一体制运作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由于缺乏稳定的社会条件,不具有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民国时期的财政划分徒具形式。
-
作者:应必诚(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对《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文章从争论最多的“尺度”问题入手,论证人的对象化的劳动实践,就是把主体人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创造出符合自己需要的理想的实用对象和审美对象。文章还指出,美的问题不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强调要区分物的物质属性和物的价值属性,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关系中的存在物,它以意义、价值的方式存在。另外,文章还认为,功利的善和愉悦的美都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只有对象中有活生生的人之感情的形象显现,才能成为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