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顾培东(1);张建魁(1)
作者单位:(1)四川中维律师事务所
摘要:本文认为,民事经济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体现着民事经济审判制度及其运作的总体追求、整体理念以及发展趋势。在我国现实条件下,这种价值取向既可以作为立法内在统一的基础,更可以成为指导司法实践从而决定司法审判基本走向和总体效果的理性根据。作者认为,对审判价值取向的认识,不应停留在诸如“公正”、“效率”、“效益”等表述上,而应在这种表述与具体的审判制度之间建立一种可以识别的过渡。作者分别就民事经济审判的社会使命、民事经济审判的直接目标。
-
作者:傅刚
摘要:1904年,身为京师大学堂国文教席的林传甲写出了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讲义》,这部著作标志着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的开端。一百年很快就要过去了,中国文学研究发展到今天,不仅具有了现代学术规范,成为门类齐全的学科,而且它以几代学者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构成了...
-
摘要:救灾改革理论的成功探索《中国救灾保险通论》,郑功成著。32万字。湖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责任编辑:胡如虹。中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很早以来各种灾害就如同毒蛇一样紧紧地缠绕着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近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所受的损失高达1000多个亿,人为灾...
-
作者:王海明(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所讨论的是被学者视为“迷宫”的平等问题。作者以辨析权利为基点,试图为平等原则找到公正的依据。文章提出并论证了平等总原则及其两个分原则:每个人因为基本贡献(缔结社会)平等而应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因为具体贡献不平等而应比例平等地享有非基本权利。文章又从总原则推导出三项具体原则。政治平等原则:基本权利(政治自由)平等,非基本权利(政治职务)比例平等;经济平等原则:基本权利平等(按需分配),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按劳分配);机会平等原则:社会提供的机会平等,非社会提供的机会不平等(然而机会多者应对机...
-
作者:庞朴(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指出,先秦儒学的三大坐标为孔、孟、荀,其基本思想虽同,却有很大变化发展。其间的变化轨迹,特别是孔孟之间的一百七十年,由于资料缺乏,一直看不清晰。最近湖北荆门一座战国墓葬的竹简被整理出版,为了解战国中期及前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前所未知的宝贵资料。作者认为,这批竹书属思孟学派著作,是早期儒家心性学说的重要文献;它的出土。
-
作者:王雅林(1)
作者单位:(1)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对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的正式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进行了个案考察。文章描述了昌五镇“九九归一”的村级权力体系和“金字塔”式的镇级权力结构,并在分析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基层政权中的旧体制惯性已成为阻碍变革的重要因素,因此。
-
作者:陈立旭(1)
作者单位:(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其必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作者通过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及对市场经济内在特性的分析,指出市场经济既有促进文化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有利的一面,又有因自身机制的固有缺陷而可能导致文化产品两种效益相分离、相矛盾的一面。作者就如何发挥其有利的一面,避免其消极的一面。
-
作者:单文华(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外资国民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外国人以与其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但在国际立法实践中,东道国往往还可以维持一些特殊的外资国民待遇例外与限制。比如,在外资准入阶段,各国都划定了禁止或限制外资进入的领域,而且一般都规定了外资准入的资格条件;而在外资运营阶段,国民待遇则主要体现在司法行政救济、民事权益保护和宏观管理等几个方面。由于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上,并且要求一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充分发展壮大,因此文章认为,在我国实行外资国民待遇,不仅仅意味着外资政策与法律的调整,同时还意味着内资...
-
作者:朱玲(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探讨今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必要回顾以往的思想理论和制度实践的轨迹。对于乡村人口依然占大多数的中国,更需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从城乡社会整合的角度讨论社会保障问题。文章比较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论述了后一类国家特别是中国社会保护体系的形成及历史作用,同时对于这一体系在经济转型前的运作特点及存在的隐患作出评析。文末,作者对于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社会安全网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比如,这一安全网必须保留灵活性,做到既能保护社会,又能适应国内外市...
-
作者:江瑞平(1)
作者单位:(1)北京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日本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高度垄断状况和垄断资本占有高度法人化的系统分析,认为当代日本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法人垄断资本主义,并将日本模式界定为法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它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宏观运营机制、分配与再分配关系、储蓄与积累模式等当代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所有主要方面。这种法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在50—60年代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中产生了多方面明显绩效,也在90年代的经济长期停滞中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不断显现并日趋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