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治亭(1)
作者单位:(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中国史研究的重要开拓《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周远廉主编。250余万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责任编辑:欧薇薇。近20年来,我国史学界掀起了空前的研究热潮,诸如各种版本的中国通史、断代史、各类专题史,包括名目繁多的典籍整理,林林总总,难以计...
-
作者:温纯如(1)
作者单位:(1)安徽大学哲学系
摘要:完整阐明费希特思想的历史地位《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梁志学著。18.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责任编辑:冯春凤。怎样看待费希特思想体系的历史地位,是研究西欧近代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
-
作者单位:(1)国家土地管理局保护耕地专题调研课题组
摘要:本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初步汇总数据,以及对部分城市和地区的遥感资料所进行的研究分析,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耕地变化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我国耕地供求的中期发展趋势。文章揭示了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表明集约用地还有巨大的潜力。
-
作者:高尚全(1)
作者单位:(1)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摘要:本文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在所有制问题上超阶段的认识和实践,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决定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条件。股份制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的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有利于劳动者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国有经济应从战略上调整布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
作者:韩庆祥;衣俊卿;欧阳康;王锐生;袁贵仁
摘要: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的问题的研究置于重要位置。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现代化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在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看到: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
作者:陈言(1);江守义(1)
作者单位:(1)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开辟象征研究的一方新土《文学象征论》,严云受、刘锋杰著。30万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责任编辑:黄书权。象征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学现象,在中国近几十年的文学研究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派作品的大量译介与国内创作实...
-
作者:郑开昭(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要:盛唐文明探源《唐代蚕桑丝绸研究》,卢华语著。16万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良子。古代蚕桑丝绸既是物质文明的瑰宝,又是精神文明的明珠。自从华夏先民首创蚕桑丝绸之始,经过春秋战国秦汉魏晋等时期的发展,到唐代,盛产蚕桑丝绸的中...
-
摘要:图书评介一本颇有新意的土地经济学著作《土地经济问题再认识》,高映轸、潘家华、顾志明合著。30万字。南京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沈炜。土地经济问题在我看来包括土地理论问题、土地政策问题、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等问题。其中土地理论问题具有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