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谷克鉴(1)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从技术因素、体制原因、要素密集性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外贸发展对竞争政策选择的影响机理 ,并引入“大国模型”考察其对贸易品部门行为模式的影响 ,指出中国现阶段竞争政策应着重通过涵养竞争优势改善本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位置 ,用竞争政策规范部门或产品层次的贸易、产业和技术政策 。
-
作者:许檀(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历史系
摘要: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者将全国市场网络划分为流通枢纽城市、中等商业城镇、农村集市三大层级 ,既吸收了施坚雅理论的层级概念 ,又代之以更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网络论。文章特别强调 :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标志着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明清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无重大突破 ,经济发展却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这一市场网络的形成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帝国主义入侵后并不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市场体系 。
-
作者:王卫平
摘要:本文将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荟萃起来加以综合研究。文章在全面描述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 ,论述了它的审美特征、表现形态、语体风格及叙事方法。文章还进一步把现代讽刺幽默小说放在世界讽刺幽默文学的格局中进行审视 ,揭示其民族的、时代的讽刺幽默品格、历史局限及其成因 ,为当代讽刺幽默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
作者:陈维政;J.Paltiel;黄登仕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 ,指出中国企业家和北美企业家在与商务谈判有关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确实有较大差异。中国企业家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国有经济体制的影响 ,在商务谈判中比北美企业家更重视国家的利益 ,更关注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意见和政策 ,同时受到的制约因素也相对较多。但由于中国企业家的个人利益与谈判结果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 ,因此不及北美企业家对谈判那么急迫和主动。此外 ,调查还表明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人情面子等问题上 ,中国人的利益意识和法制观念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意识 ,从而越来越倾向于用法律和正式的手段解决分歧...
-
作者:边燕杰;丘海雄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作者认为 ,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涉取稀缺资源的能力是一种社会资本。作者的理论假设是 ,一个企业社会资本量的大小 ,受经济结构和企业家能动性两大要素影响 ;社会资本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对于 1 998年广州市 1 88家企业调查的数据分析证明了上述假设。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作者还探讨了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 ,对社会资本变异的理论解释和统计证明 。
-
作者:周民良
摘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 ,虽然从静态上来看我国东西方向上的差距远远大于南北之间的差距 ,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重心的主要变动方向由高纬度指向低纬度 ,表明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南北方向上。其成因主要在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发育和成熟程度等方面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北方。为了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区域政策 ,更主要借助于市场的力量 。
-
作者:赵晓力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分析了 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处理农村承包合同纠纷的经验。作者认为 ,中国农村承包合同不应仅看做农户与村集体之间民事法律意义上的租佃契约 ,在实践中 ,合同还成为地方政府和乡村干部治理农民和农村事务的一种新方式 ;中国法院也并不是在 1 981年《经济合同法》通过之后就介入承包合同纠纷的审理和裁判 ,而是在 1 98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审判工作会议后才将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明确纳入受案范围 ;法院的着眼点并不只是解决纠纷 ,而是试图通过对合同纠纷的处置 ,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和加强对农村和农民的治理。
-
作者:张锡坤
摘要:本文认为 ,以往对中国美学范畴“气韵”的诠释 ,大多陷入了以精神性的“风韵”解气韵之韵、以“文气”解气韵之气、将气韵的哲学基础定位于玄学的误区。实际上 ,“气韵”源于“气运” ,是气运从哲学到文艺审美的延伸。易学中的阴阳气化宇宙论是其哲学基础 ,气韵就是艺术作品中气之运化节奏和谐的显现。“气韵”与“传神”相比 ,有神明之美与神动之美、虚静与感应、超迈与力遒的差异。在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位的“六法”中 ,有重神略形的“物感说”与推崇形似的“写物说”的对峙、共处。
-
作者:杜恂诚
摘要:中国近代经历过自由市场型和垄断型两种金融制度模式。二者的基本功能特征很不相同 ,表现在政府作用的大小、有无中央银行制度等多方面。自由市场型金融制度推进速度慢 ,而其市场定位精细 ,金融业的首创性强 ;垄断型金融制度的推进速度快、力度大 ,但其“变革”仅具形式意义。在自由市场制度下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平行”的 ;而在垄断制度下 ,经济仰赖金融 ,而金融则操诸政府之手 。
-
作者:王亚新
摘要:本文以民事执行中的说服教育原则为切入点 ,透视了强制执行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与法制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在追问说服教育原则的含义 ,分析其法理上蕴含的矛盾 ,并进行比较法和历史的考察之后 ,作者指出 ,说服教育原则扩大了执行程序的容量 ,有助于这一制度在市场相对缺乏秩序、地方保护主义泛滥以及应付这些问题的其他制度供应不足等复杂困难的局面下依然保持运转 ;但该原则同时也给执行制度带来内在的扭曲和变形 ,并使我国法制建设深层结构上的矛盾得到再生产。本文还结合“审执分立”及“执行难”等问题对此观点做了进一步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