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崔智友(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摘要:本文认为 ,村民自治既不是村民个人自治 ,也不是村民委员会自治 ,而是作为自治主体的全体村民的自治。在条件成熟的时候 ,可以将自治制度作为宪法的独立章节予以明确规定。在全体村民组成的自治共同体内部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体的最高权力机关 ,村民委员会只是村民自治体的执行机关 ,不能将其称为“自治组织”。村民自治体应当拥有自治权 ,具有法人资格。根据法人形态法定原则 。
-
作者:吴洁敏(1);朱宏达(2)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所;(2)浙江嘉兴学院中文系
摘要:汉语基调由语篇调模和句调调型模式组成。本文主要探讨语篇中句调调型的组合模式。汉语句调有平调、升调、降调、凹调和凸调 5种调型。句群中的句调调型之间有一定的组合模式 :在偶句调型中有往复、对立、回环三种扬抑律周期模式 ,在奇偶句调型之间又有“奇—偶、偶—奇、奇—偶—奇、偶—奇—偶、奇—奇—奇” 5种组合模式。句调调型的组合层次和停延层次相同。奇偶句调型组合模式可以说是汉语散文、口语节奏的内在呈现。计算机模拟结果证明
-
作者:王奇生(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 ,与中央判然不同。地方党部与地方政府分别自成系统 ,党政分离 ,互不统属 ,形成一种双重衙门体制。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政治控制体制由单轨制向双轨制的重大转变。形式上 ,党政之间平等制衡 ,互相监督 ,似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地方政制。但在实际运作中 ,党政之间为争夺权势资源时起冲突。在权力竞争中 ,国民党中央倾向于将地方政治交由地方政府主控 ,党权在地方政治运作中日趋弱化。党治在地方层级几乎处于一种虚拟状态。这种党政分开的地方党治体制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民党的党治权威和党治基础。加之战前国民...
-
作者:荣剑(1)
作者单位:(1)山东省宏业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摘要:克思的国家和社会理论 ,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 ,科学地界定了国家和社会的本质 ,探讨了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性 ,提出了国家和社会最终统一的历史性方向及其深刻内涵 ,从而奠定了社会本位的方法论。马克思的国家和社会理论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纲领 。
-
作者:俞吾金
-
作者:胡鞍钢(1);李春波(2)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提出了知识贫困的概念 ,并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论述知识贫困、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的定义、度量和相互关系。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知识贫困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仍有大量的人口处于知识贫困状态 ,而且知识贫困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在新世纪 ,知识贫困将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知识资源是贫困地区最稀缺的资源 ,也是其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
作者:张一兵
摘要:马克思哲学堪称文明的活的灵魂 ,它的一个重要品格就是能自觉地把握时代的主题 ,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中国研究者 ,要实现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 ,一个重要途径 ,就是站在实践和时代的高度 ,从研究对象中概括出新的理论认识 ,发掘和展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为此 ,本刊特别约请三位在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者 ,发表他们的见解。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张一兵教授提出的“回到马克思”的理论命题 ,旨在消除传统解释框架对马克思文本的先在性强制 ,通过对第一手文献的真实解读 ,与马克思的历史语境相交融 ,从而为马克...
-
作者:衣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