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赓哲(1)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蓄蛊”是一种巫术,传说有蓄养者聚集百虫施加法术借以害人谋财,其实这纯粹是无根据的传说。但是由于其内容与南方的环境、地方病和地域文化相契合,所以自隋唐以来,逐渐被看作是南方某些地域特有之恶习。随着南方的逐步开发,传说中的“蓄蛊之地”范围随着主流文化圈前进的步伐而南移,江南一带逐渐不在其内,而是推移至两广、福建及西南一带,直至今日尚在某些地方留有残余。“蓄蛊”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巫术问题,它体现了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地域歧视,其迁转流移反映了主流文化圈的拓展过程。而被指为“蓄蛊”地区的民众对强加于己的污...
-
作者:韩立新(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哲学系
-
作者:刘浦江(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摘要:以阐释政权合法性为目的的五德终始说建立在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之上,经过宋代儒学复兴的冲击,被宋儒以道德批评为准则的正统论取而代之。但五运说的残余影响仍长期存在,直到明代,朝野间仍在继续讲求德运。五运说在宋代所面临的危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种共同境遇。宋代知识精英对五运说、谶纬、封禅、传国玺等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清算,从学理上消解它们的价值,从思想上清除它们的影响。宋儒的政治伦理观念在当时是高调的、前卫的,但到元明清时代就变成了普世的价值观。传统政治文化的这一变迁轨迹,显示了宋...
-
作者:俞吾金(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摘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市民社会、实践、自在之物、历史意识和自由等问题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遗产。马克思也十分重视蕴含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但他总是把辩证法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中。唯有重新解读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充分展示出这一遗产的丰富内涵,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才可望得到恢复。
-
作者:彭兆荣(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摘要:“真实性”历来被视为民族志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代“反思”原则的作用下,这一问题被引入到更为复杂的讨论层面。本文以各种不同的“真实性”的表现样态为“经”,以民族志研究历史为“纬”,选择三个不同时段的民族志样本进行分析:传统民族志在“实践理性”和“文化理性”原则之下对“真实性”的理解;现代历史人类学通过“文化结构”对“真实性”叙事的建构;在当代“全球化”社会里,旅游民族志认识和反映“真实性”所面临的情形与困境。笔者试图回应学术界提出的三个问题:其一,民族志反映历史“真实性”的可能性;其二,不同时期的民族...
-
作者:曾毅(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应用2000年人口普查等数据,对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与二孩晚育“软着陆”等不同政策方案下未来80年中国城乡人口、老人与独居老人比例、劳动力资源、退休金缺口率、女性婚龄人口短缺等进行了模拟预测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人口总数在2038年达到14.8亿峰值后平缓下降,其在今后80年老人与独居老人比例、老年抚养比、劳动力资源、退休金缺口率、避免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等方面均优于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
-
作者:金可可(1)
作者单位:(1)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学院
摘要:萨维尼基于对私法体系的重新认识,直接将债权与物权进行对比研究,构成债权物权区分说的真正起点。他指出债权和物权在客体和相对人这两方面的区别,也按照其共性与联系而将之整合于财产权概念之下;他还以物权行为作为从债权向物权转化的桥梁,将物权行为作为彻底区分债权与物权的内在支撑,使债权物权区分说自始即与物权行为理论紧密结合。其学说对潘德克顿法学和《德国民法典》产生了极大影响。
-
作者:傅道彬(1)
作者单位:(1)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乡里是周代社会的基础政治构成单位,乡人是具有一定政治和文化地位的贵族阶层,乡乐是周代乡党间诗乐活动的典型样式。乡党间的礼乐活动,反映着周代贵族把世俗生活雅化诗化艺术化的精神追求。乡饮酒礼、乡射礼是周代乡党间经常性的礼乐活动,具有丰富的艺术蕴含,其仪式具有早期戏剧的特征,诗乐在乡党礼典中处于核心地位。乡饮乡射反映着和谐友爱的乡党关系,是“诗可以群”这一理论观念的具体体现。周代乡党间的风雅精神和“诗可以群”的理论观念,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中国文学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
作者:陈玉兰(1);骆寒超(1);
作者单位:(1)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古诗今译的成果触目可见,然而鲜有能接近原诗之情致韵味者,因之大有研究探讨之必要。通过语言的转化和形式的移植来传达原诗的意境是古诗今译的使命。就语言而盲,古诗与新诗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采用点面感发式的语言体系,后者则采用线性陈述式的语言体系,它们分属隐哈和分析的语言。古诗今译应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古诗原有的语言体系特色,而形式移植包括节奏表现与格律形态的转化,是诗歌音乐美和体式美的体现。古诗今译的上述原则对未来新诗的诗体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作者:王志刚(1);龚六堂(2);陈玉宇(2)
作者单位:(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
摘要:本文选取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生产效率演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1978—2003年分省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东部地区的生产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部。(2)各地区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地区间差异基本保持不变。(3)国有化程度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生产效率有负面影响。出口占GDP的比重、初始人力资本对生产效率有正面影响。(4)国有企业比重、财政支出比重和出口比重越高,生产的不确定性越高。初始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生产的不确定性越低。相对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生产不确定性较高,西部较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