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佩国(1)
作者单位:(1)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上海大学),特聘研究员上海200444
摘要:在"十姓九汪"的徽州,汪公是汪姓的祖先,又是徽州的地方"土神",是地域之神。在清代道光年间,围绕着徽州绩溪县登源汪公庙庙产和司马墓坟业的讼争,整体性地呈现了地域崇拜、宗族认同、绅权治理、祭祀礼仪、司法实践、风水观念、地权纠纷等要素的多维度历史实践。汪公在徽州既能成为地域之神,在祭祀圈的地域范围内为里社所祭祀;又因徽州"十姓九汪",形成一个个地域化村族,在此基础上的联宗组织,祭祀祖先汪华。徽州理学和科举制度结合起来所培养的官绅集团,也为儒学正统化在徽州民间的渗透提供了权力保障。
-
作者:潘德荣(1,2)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2)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上海200241
摘要:自然科学的解释模式,推进了现代诠释学方法论体系的建构,但并未直接催生现代诠释学。其间经历了新教神学诠释学与浪漫主义诠释学两次理论转折。在新教神学那里,科学方法理念与新教神学倡导的"文本原则"所内含的"解经方法论"要求相互激荡,萌生了方法论意识的自觉,建构起一种普遍的诠释规则体系;而浪漫主义诠释学逐渐形成的诠释方法论意识之反思,使来自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推动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并基于不同的立场对诠释学的诸要素进行划分和哲理阐发;从不同的角度对诠释学的学科性质、理解与解释的类型及其理论依据做出了深入探索。正是在此...
-
作者:于殿利(1)
作者单位:(1)商务印书馆,编审北京100710
摘要:虽然王室和神庙控制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地,但私人经济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古巴比伦私人农业经济领域,商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纳第图女祭司、商人塔木卡乃至政府官员均投入土地买卖活动中,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土地耕种,其目的是通过土地买卖赚取商业利润。土地的开发利用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制和合伙制,甚至出现了专门负责管理土地的职业管理人。而土地的耕种则采用雇佣劳动,雇主与雇工之间签订具有明确责权利条款的雇佣合同,工资的支付既可采用货币支付也可采用实物支付,但需征得雇工的同意。从土地的买卖、经营、耕种、农业资本的形...
-
作者:郑杭生(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
-
作者:吴晓明(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
-
作者:曾令良(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
-
作者:邴正(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
-
作者:张政文(1)
作者单位:(1)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摘要:历史研究应在自然时间量度、社会时间量度和心灵时间量度中针对历史事实、历史规律、历史意义建立实证、理论和解释这三种基本的理解范式,在多种学科界面的有序而多层的研究基础上,实现历史研究的真实性、客观性、价值性,达成对历史科学、有效、合理和完整理解的研究目的,从而使历史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得以真实地复现并昭示全部历史的文化价值,促成历史研究对现实主体未来的人文关怀和超越设计,有效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由之路。
-
作者:张宝明(1)
作者单位:(1)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洛阳471022
摘要:作为对20世纪中国现代性演进作出重要贡献的知识群体,新青年派发动的白话文运动赢得无数国人的喝彩,也遭遇了不同学派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学衡派,学衡派从学理出发与新青年派发生了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意义深远的"文白之争"。新青年派与学衡派文学观念的差异最终落脚在对"文学"的不同理解上:一个热衷于兼收并蓄的"杂文学",一个钟情于自成一体的"纯文学"。在不同的文学观念背后还有着话语与权力的文化博弈。究其实质,人道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思想谱系乃是其现代性张力的深层逻辑构成。梳理并反思这场论争,无论是对当下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
-
作者:刘林平(1);雍昕(1);舒玢玢(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广州510275
摘要:如何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保护外来工(农民工)权益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外来工劳动权益的现有研究中,地区差异是一个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议题。依据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外来工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31项有关权益保障的重要指标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有22项存在显著差异,除工伤保险和带薪休假外,其余20项,长三角均好于珠三角地区,特别表现在工资水平、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购买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在控制人力资本和企业特征之后,两地仍然存在重要的地区差异。引起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珠三角最低工资标准低于长三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