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啸(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涉及自然人的民事权益保护与数据企业的数据活动自由关系的协调。个人数据可以成为民事权利的客体,并应当通过私权制度对其加以规范和保护。自然人对个人数据的权利旨在保护其对个人数据的自主决定利益,从而防御因个人数据被非法收集和利用而侵害既有的人格权与财产权。自然人对个人数据的权利并非物权等可以积极利用的绝对权,只有在该权利被侵害而导致其他民事权利被侵害时,才能得到侵权法的保护。数据企业对个人数据的权利来自于其合法收集、存储,并支付了对价这一事实行为。数据企业的数据权利是一种新型的财...
-
作者:许多奇(1)
作者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上海200030
摘要:新一轮税制改革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展开和推进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新税制改革的旗帜和航标,新税制改革必须顺应它的方向与要求,协同发力,确保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落实税收优惠法定是新税制改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抓手。将每年税收优惠以税式支出专项列入年度财政预决算,是克服我国税收优惠种种弊端的积极措施。它不仅是统一税收优惠政策法规之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办法,更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保留,将税收优惠法定落到实处的良策。优化税制结构是新税制改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优化税制结构需要通过...
-
作者:田海平(1,2)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875
摘要:"实践智慧"受到当代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实践智慧"重点关注个人幸福、社会正义和人类事务的改善不无关系。"实践智慧"的重心则不在于给出事物"是什么"的解释,而是要探讨"应当如何"或"怎么做"的理性判断和价值关切。"实践智慧"重点关乎实践理性的卓越运用,优先强调"改变世界"的实践合理性。从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纲领看,实践智慧的形式是以符合人的类本质、社会本性和主体需求的方式,限定"改变世界"的方向。实践智慧在"使世界变得美好"的意义上,勠力于推进"智慧的实践"。它在关涉个人幸福、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三方面,呈现出"搁置理论、变革...
-
作者:李路路(1);王鹏(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摘要:利用CGSS2005年、2015年的对比数据,从认知、情感性评价和行为倾向三个维度,以一致性、不均衡性和极化三个假设为分析工具,探究21世纪以来中国人社会态度变化的状况和趋势。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社会态度整体呈现出一致性的变化趋向,自我认知中幸福感提升明显且群体间差异缩小,情感性评价方面社会公德感和政府满意度在提高,行为倾向方面公众的政治参与和行为开放性也都有所提升;社会态度的极化现象在中国并未出现。与一致性趋势相伴随的是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下的社会态度的差异化变迁。
-
作者:徐汉明(1);张新平(1)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武汉430073
摘要: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形式,法治模式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网络社会的本质,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等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聚合而形成的新的社会关系格局和结构形态,是现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各种关系的单一或综合反映、延伸和表达。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是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网络社会治理要素、治理结构、治理程序、治理功能纳入法治范围及运行轨道的治理理论、制度与实践。梳理回顾我国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总结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有益经验,反思现存立法、执法和司法...
-
作者:吴愈晓(1);王鹏(2);杜思佳(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南京210023;(2)山东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济南250100
摘要:探讨影响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因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检验家庭结构与初中学生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中间机制发现:第一,家庭结构影响孩子的发展,与父母亲双方共同居住(双亲家庭)的孩子的教育和社会心理发展水平均优于父母一方或双方缺失家庭的孩子。第二,家庭结构一定程度上通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教育参与这两个机制作用于孩子的发展。第三,父亲角色和母亲角色对子女发展的作用有差异,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发展更加重要,而父亲对孩子的社会心理发展更加重要。另外,家庭结构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群体异质性,非双亲家庭...
-
作者:赵敏俐(1)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授北京100089
摘要:书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不断的重要方式,甲骨文、金文和典册文是中国早期文献的三种主要书写形态。它们运用不同的书写工具,有不同的书写方式,承担着不同的文化功能,也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在中华文化史上各自具有独特价值。甲骨文和金文以实物传承的方式,向后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早期书写技术和制度文化建设所能达到的高度,但它们都属于具有神圣色彩的特殊书写,在中华精神文明传承过程中影响有限。要充分认识三种书写形态特点,特别是认识中国早期典册文献所承载的历史事实与文化精神双重记忆的功能,将其进行分层研究,与甲骨文、金文...
-
作者:赵立行(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200438
摘要:中世纪基督教会通过大公会议颁布过大量有关经济的法律,这些法律以保护教会财产为中心,约束教职人员的经济行为并调整教会和世俗的经济关系。由于教会法的独特特征,它以神罚和世俗罚的双重惩戒来落实法律。教会的经济立法行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现实目的性,即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教会的财产不受侵害,而并非仅仅为了伸张神学伦理。神学伦理一方面为教会立法的正当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则扩张了教会法的法律效力和管辖范围,使教会经济立法突破自身限制,对教俗两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
作者:罗楚亮(1);刘晓霞(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摘要:根据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对我国教育代际流动性以及教育扩张过程中不同人群受益分布进行分析。教育扩张总体上提高了教育流动性,降低了受教育程度代际向下流动的可能性,提高了代际受教育程度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但不同家庭在教育扩张中的获益特征与城乡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密切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子女,从基础教育扩张中获得了更大的改善;高等教育扩张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中的子女以及城镇子女,具有更为积极的贡献。从不同出生组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变化来看,教育扩张对于提高教育流动性的效应在逐渐下降。因...
-
作者:林伯强(1);吴微(2)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厦门361005;(2)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厦门361005
摘要: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煤炭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出现背离。利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分析经济变动与煤炭需求关联关系的框架,并考虑技术进步、煤炭质量变动以及电源结构变化对煤炭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形成周期的波动是煤炭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一旦资本形成增长回升,煤炭需求将会反弹。基于不同约束条件,进一步预测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环境治理、产业结构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的联动变化表明,需要加快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同时对环境治理和低碳发展的规划制订要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