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广思(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概念具有两重重要的规定:在抽象形式上它由特定的生产要素以结构的方式组合而成(要素结构);在历史内容上它蕴含着用以支配直接劳动者的经济支配权力和超经济支配权力,它们在不同所有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不同(权力结构)。所有制的双重结构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在解释所有制的过渡问题时,它避免了对马克思的结构性分析法的抽象运用,能够借助经济支配权力和超经济支配权力的多重辩证组合来解释所有制的历史转换;揭示历史唯物主义若干基本命题在解释不同历史过程时的具体性和在适用条件上的特殊性,发挥历史唯物主义...
-
作者:张荣强(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简纸更替对中国古代地方的行政管理与权力运作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汉时期,由于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以致户籍等各类基础帐簿只能在乡制作,最高呈至县级机构。这些文书所负载的管控民众、征发赋役的基层行政功能,也主要是在国家权力末端的乡一级机构展开。但乡吏介于官、民之间的政治身分以及鱼肉百姓的经济行为,向来为统治者所诟病;皇帝也因朝廷并不掌握赖以稽核的基础帐簿,无法遏制地方上计的严重造假而喟叹。纸张代替简册后,在帝国革除乡政弊端以及强化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驱动下,各种基础帐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
-
作者:于雪棠(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辨”是战国诸子普遍运用的思想方法,“辩”是诸子普遍运用的话语方式,二者构成战国公共理性的两大基石。儒、墨、道、法、名诸家不仅实践“辨”与“辩”,亦对二者皆有论述。诸子均重“辨”,对“辩”则态度不一。战国论辩之风的盛行,催生众多侧重辨析的公共议题。《庄子》虽有齐物之论,但辨察物之分际,疑析概念之确定性,亦是其重要方法。书中虽标举“辩不若默”,然而,论辩亦是其常用的话语方式。命名与析理是《庄子》之辨的展开方式。其命名,是在纯思理的世界提出概念,并加以界定。推进式地析分,穷究事物之理,是《庄子》之辨的显著特征。...
-
作者:余成普(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摘要:20世纪早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居民深受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类疾病的困扰;在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实施下,农村传染病的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下降,至今保持在低流行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慢性病的患病率快速上升,慢性病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在生命历程的研究视角下,结合医学人类学对生物—社会文化整体性的强调,慢性病可分为过度损耗类慢性病和过量摄取类慢性病。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历铭刻在身体之上,以关节炎、椎间盘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早年“苦日子”在人们身体留下的印记;后者则是生计转型之后,物质资源的丰...
-
作者:张一兵(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文科
摘要:在海德格尔存在论中扮演关键性角色的此在概念,在康德、黑格尔哲学中实为一定的存在——定在。青年马克思在早期文献中,多用定在、社会定在和定在方式等概念,而在1845—1847年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如同不再使用异化、类本质等概念一样,马克思刻意回避使用了社会定在等带有思辨哲学色彩的话语。然而,他却用一定的、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社会生活情境来表征历史唯物主义的特殊质性。一直到1848年之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经济学手稿中重新恢复使用社会定在、定在方式等概念。可以说,并不是抽象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是...
-
作者:毛捷(1);刘潘(2);吕冰洋(2)
作者单位:(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100029;(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财政金融体制和地方公共债务密不可分。理论研究发现,在隐性金融分权创造的弱融资约束环境下,税收分成对地方公共债务依存度和负债率均有正向刺激作用。背后的机制是,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增强了地方政府扩大债务规模的能力和动机,而隐性金融分权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约束变弱,使得扩大债务规模的动机更易实现。实证结果支持理论发现,税收分成比例与地方公共债务依存度和负债率均显著正相关,税收分成比例与金融分权度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且税收分成与地方公共债务规模之间的关系受宏观税率和增长效果等影响。财政金融体制的激励作用是地方公...
-
作者:王浦劬(1);汤彬(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绩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特色党政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与西方国家依托于韦伯式科层制的治理结构相比,中国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具有独特的结构构成和运行功能:在治权构成方面,呈现为执政党通过政治领导,在组织和意识形态层面深刻塑造并融入中国特色的政府体系而成的集中统一的党政结构。这个结构既具有政治的权威性和开拓性,又具有行政的规范性和科层性。在功能实现机制方面,当代中国治理贯彻行动性治理与科层治理、“行动主义”与“制度主义”、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辩证统一的运行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功能运...
-
作者:易军(1)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法律与法学的各领域中普遍存在“原则/例外”现象,以体系性为标杆的民法领域尤甚。在规范关联的意义上,原则/例外关系意谓两个或多个有关联的规范中,一为原则规范,一为例外规范。例外规范是对原则规范的背离,其所提供的行为模式与原则规范所提供的行为模式适相对立。原则/例外关系与一般/特别关系应予区隔;其存在形态较为丰富,并为体系关系的重要一环。从逻辑上看,并非原则规范自身,而往往是由原则规范与例外规范的结合,即由两者所组成的事实构成要素之整体,才具有创设法律效果的力量。规范上的原则/例外关系对法律解释、类推适用与举证责...
-
作者:刘丰(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术史的书写以“范式间辩论”为主线,制约了理论创新和知识增长的空间。为超越范式中心的视角,近年来研究者们分别尝试发掘非西方经验,借鉴跨学科知识,探索多种理论综合,从而推动国际关系理论朝着多元包容的方向发展。与上述路径不同,“范式内合成”聚焦于弥合主要范式内部不同分支之间存在的矛盾和脱节,通过核心概念重新分类和厘清因果机制构建合成式理论,从而消解原型理论之间的逻辑和经验冲突,提升范式内部的一致性和内聚力。以现实主义范式内部的防御进攻二分法为例,防御和进攻只是国家在无政府体系下采取的两种最...
-
作者:马新(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以往的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对早期村落的地位与价值关注不够,使之几乎成为最为薄弱的一环。其实,中国早期村落与城邑同时脱胎于原始聚落,两者共生共存,是早期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作为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早期村落以集村为主,自产生之日起,便处在城邑统治下。早期村落与城邑往往处于同一共同体中,实质是宗法关系与政治关系。早期村落组织主要是宗法血缘组织,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地缘行政组织覆盖,成为以编户齐民为主体的基本乡村组织。对早期村落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道路一般性及独特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