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维达(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有计划有控制的商品经济。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统一的基础,即公有制。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依然成为劳动者谋生手段的产物。
-
作者:何伟(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收入的分配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就按劳分配来说,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只能通过劳动力的价值来实现,从而使得按劳分配在实质上等同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
作者:贺麟(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作者针对人们对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辩证方法、对作为哲学方法论的辩证法以及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哲学的误解,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概略地阐述了有关辩证法的几个问题;在给予黑格尔哲学以一定历史地位的同时,高扬了作为世界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者:赵履宽(1);杨体仁(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摘要:按劳分配这一消费品分配原则,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国有制企业的工资分配中加以贯彻?目前,学术界和实际部门一些同志主张通过两级分配的方式来解决。所谓两级分配就是:首先由国家依据社会总劳动中各企业所提供的份额,在企业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由企业依据劳动者个人提供的劳动,在职工之间进行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社会总劳动中所提供的份额,要在产品出售之后。
-
作者:金碚(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摘要: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问题的前提,是必须阐明按劳分配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特征。按劳分配的本质特征是它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所具有的根本的内在属性;而按劳分配的形式特征则是它表现出来的可计量的外在特征。
-
作者:王克忠(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经济系
摘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问题,是近两年来我国理论界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包括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究竟有没有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同马克思设想的不存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究竟有些什么不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彻按劳分配有些什么特点,开放劳动力市场会使按劳分配发生什么影响,价值规律如何作用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按劳分配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不是一回事,等等,理论界的认识很不一致。为了推动探索,本刊曾同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以及山东社会科学院于去年10月召开了一次"社会主义初...
-
作者:董建才(1)
作者单位:(1)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的要义在于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必须以劳动来换取。但仔细考察一下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的这一基本要求和实现这一要求的那些条件、途径,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一方面,马克思曾设想,按劳分配的存在是以商品经济的消亡为前提的,劳动者的劳动不表现为价值。
-
作者:李斌(1)
作者单位:(1)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
摘要:对于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是相容的,而且只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才能得到实现。另一种观点认为,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坚持按劳分配只能必择其一。在这两种观点中,我同意前者。
-
作者:吴调公(1)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对'神韵'这个中国特殊的美学范畴进行论述。文中除深入论证了'神韵'来自心灵观照,神和韵的结合表现了源于诗人心灵观照的物化过程以外,对诗歌神韵论在我国民族土壤中萌芽、发育、成长的历史渊源,特别是对于诗歌神韵论审美心态的三种类型作了详细论列。
-
作者:赵复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作者在访问巴黎期间,漫步于卢森堡公园,沉浸在对西方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的思索之中。作者的思绪上溯古希腊雅典城邦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指出苏格拉底之死把理性与公民责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留给后人去思考。在12世纪,基督教内部的人文主义者索斯伯里的约翰将理性与个人的精神自由结合起来,并且强调法律应当是理性的表现,从而使个人与社会能够在理性的基础上统一起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用理性主义反对宗教,使人们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但他们把个人绝对化,强调个人追求自我利益的权利和天性,他们所提倡的"开明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