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晓亮
摘要:一、10年来经济科学研究的简要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由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较好地贯彻了百家争鸣的发展学术的正确方针,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的推动,因而使经济科学研究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一些过时的或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观点被抛弃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观点提出来了,一些新的理论正在创立。
-
作者:王勇
摘要:《犯罪主体论》一书是赵秉志同志潜心研究四年多的成果。这部由其博士论文修订而成的著作,曾经获得由全国最权威的刑法学家组成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认为它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具有开拓性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这一评价是恰如其分的。首先,此书是我国第一部对犯罪主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的专著。刑法是用来对付犯罪人的,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无一不是围绕犯罪人而展开,因此,对犯罪主体即犯罪人的研究,
-
作者:王慎之
摘要:刘思华同志的《理论生态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它不仅记录了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过程,而且使学科建设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本书不是一本教科书,因此没有事先确定研究对象,而只是对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探索。我觉得作者这种安排比较符合学科建设的实际。当然。
-
作者:张宁
摘要:在中西方关系史上,马可·波罗是一位遐迩闻名的人物,他广泛游历过中国广大地区和邻近国家,并以客卿身份在元朝供职17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曾被誉为世界一大奇书。这部书主要记述了中国元代初期重大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丧葬习俗等社会情况,还涉及中亚、西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该书流传甚广,在西方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那时欧洲人借以了解东方,特别是中国的重要著作。例如。
-
作者:王勇(1)
作者单位:(1)新华社香港分社当代国际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定罪活动可分为事实的筛选、相似犯罪构成群的限定、具体犯罪构成的选定和罪名的确定四个阶段。事实筛选是把一个犯罪行为中对定罪有意义的事实情节挑选出来,限定相似犯罪构成群是划定一个定罪范围,选定具体犯罪构成是确定行为究竟符合哪一具体犯罪构成,确定罪名则是定罪过程的最后结果。文章对定罪活动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需注意的问题作了阐述。最后,作者还对罪名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作者:管敬绪
摘要:该书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巴枯宁的一生。书中征用了大量史料,并以雄辩的论述,推翻或补正传统的史学观点,提出了新见解,得出了新结论。鉴于一些论者把巴枯宁同施蒂纳、蒲鲁东并称为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作者在绪论中强调指出:巴枯宁并不是无政府主义的第一个理论代表。
-
作者:黄颇
摘要:陈望衡的《艺术创作之谜》是一本深入地并且在有些方面开拓性地探寻文艺创作奥秘的专著。全书共六章,前二章分别研究文艺的本质和文艺创作主体,后四章论述艺术创作动机、构思、传达和非逻辑思维。它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及的内容很多,创见不少。这里择其要者略加评述: 第一,关于艺术本体的研究。谈艺术创作的规律自然不能不先谈艺术是什么。作者从哲学的高度,从不同层面为艺术提出三个定义:"人类自我意识的特殊形式","人类创造活动的最高形式",
-
作者:王永昌
摘要:探讨人类认识的发生、起源及其史前的发展,是哲学认识论研究最富于魅力的基本课题之一。然而,以前我国哲学界却很少有人问津。近年虽有所改观,对原始思维、语言与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及认识发生学等方面的研究,都直接或间接涉及了人类认识的起源问题,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多是翻译或评介外人研究材料,自己的研究成果则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因而总的说来,
-
作者:光茂
摘要:李维安、朱光华著《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探索》,是一部国内较早的系统探索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的理论专著,颇富新意。全书分为四篇。第一篇进行历史分析,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主轴,揭示出对应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股份制经济的形态演变,指出财产所有权的分裂(投票权的易位)和法人所有制的崛起,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股份经济和资本主义股份经济同属现代股份经济形态,
-
作者:徐思彦
摘要:怀着浓厚的兴趣,读完朱成甲的《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这是作者倾注10年心血,献给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的一部力作。全书共15章,从清末改良运动写到辛亥革命、反袁斗争、五四运动,比较全面、客观、深入地反映了李大钊在这一历史阶段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直至信仰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艰苦曲折的思想发展过程。以往,人们较多研究五四运动以后的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