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俞可平(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
-
作者:李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作者:茅于轼(1)
作者单位:(1)天则经济研究所
-
作者:李培林(1);张翼(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分配领域中双轨制和隐性收入的广泛存在 ,职业和收入作为社会分层的主要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消费结构成为更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分层指标。作者根据重庆市 1 999年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基本消费领域的社会分层状况 ,考察了消费分层与其他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 ,并发现在影响消费分层的各主要因素中 ,受教育程度是一个起显著作用的因素。通过刺激消费启动经济必须针对不同消费阶层的消费取向 。
-
作者:林岗(1);张宇(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作了比较分析 ,认为前者强调整体性、生产性、历史性和经济性 ,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 ;而后者则强调个体性、交易性、自然性和法权性 ,从本质上看是不科学的。文章以构成产权经济学范式的硬核的个人主义、契约主义和成本收益方法为例 ,剖析了该范式存在的重大缺陷 ,同时也指出 ,在克服了这些根本性的错误之后 ,产权经济学的某些分析方法和具体结论是可以整合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
-
作者:刘树成
摘要:本文指出 ,近年来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动荡的大背景下 ,“软着陆”之后的中国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但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几年呈下滑之势。究其原因 ,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体制转轨的深化期、长时间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期和由全面短缺到阶段性买方市场的转变期 ,三大转换的交叠重合使经济回升的难度明显加大。作者认为 ,经过这一轮重大调整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与波动将可能出现“缓起缓落”与“长起短落”
-
作者:汤一介
摘要:本文接续对“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问题的讨论 ,认为即使这一问题目前尚不能得出确切的回答 ,但对中国解释经典的历史进行一番梳理起码可以丰富西方解释学的内容。作者分析了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经典的方式 ,即以《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为代表的叙述事件型的解释 ,以《易传·系辞》对《易经》的解释为代表的整体性哲学的解释 ,以《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对《老子》的解释为代表的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 ;此外 ,还可找到其他的解释方式 ,如《墨经》中的《经说》对《经》之字义或辞义的解释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解释...
-
作者:王开国(1);宗兆昌(2)
作者单位:(1)海通证券有限公司;(2)河海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摘要:本文对人力资本性质与特征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述评 ,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双重逻辑排斥了人作为全面的社会的人的存在 ,而现代企业理论则重新发现了全面的人 ,探索了人力资本的特性。比如 ,科斯理论体系、由奈特开始的经济不确定性的认识、要素契约论、间接定价理论、资产专用性理论、团队生产理论、非效率和效率理论等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 ,但它们摆脱了新古典教条的束缚 ,重新审视了人力资本的价值以及企业家的功能 ,对人力资本性质与特征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本文着重从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
-
作者:李路路(1);李汉林(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单位组织中影响人们资源获得的若干因素 ,并以此透视单位组织的性质和社会结构特征。文章认为 ,由于国家行政权力和财产权力的紧密结合 ,在单位组织中 ,权力和非制度化的行动方式对人们的资源获得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
-
作者:易定红(1);吴汉洪(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 ,2 0世纪 80年代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利用选择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为货币理论提供恰当的微观基础 ,以便使总量现象与一般均衡和个体最优化相一致 ;第二 ,解释专业化银行和其它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 ,从理论上证明政府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调节和干预会减少福利 ,并主张解除对金融中介的限制 ;第三 ,在货币政策理论上 ,利用博弈理论分析政府政策的信誉问题 ,深化了政府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和可信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