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坦利·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1930年12月2日—2014年5月3日)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1910年12月29日—2013年9月2日)是英国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提出“交易成本”和“科斯定理”闻名,被誉为法律经济学和产权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1934年6月16日—)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闻名,被誉为现代金融学的奠基人之一。
默顿·米勒(Merton H. Miller)(1923年5月16日—2000年6月3日)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公司财务理论(MM定理)闻名。他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94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米勒长期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与弗兰克·莫迪利阿尼共同提出“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MM定理),指出在无税收和完全市场的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奠定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基础。
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1927年8月24日—2023年6月22日)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家,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之父"。 马科维茨1927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47年和1950年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54年获博士学位。他在1952年发表的论文《资产组合选择》中首次提出"均值-方差模型",奠定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
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1911年12月13日—1999年7月26日)是挪威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现代经济计量学之父”,198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在经济计量学概率论基础和联立经济结构分析方面的开创性贡献闻名。
莫里斯·菲力·夏尔·阿莱(Maurice Félix Charles Allais,1911年5月31日—2010年10月9日)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法国经济学家。他因在市场理论和资源最优配置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而闻名,尤其以提出“阿莱悖论”著称,该理论挑战了传统期望效用理论,对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罗伯特·默顿·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1924年8月23日—2023年12月21日)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闻名,被誉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1919年10月3日—2013年1月9日)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因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决策研究,开创了“公共选择理论”,被誉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