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应必诚(1)
作者单位:(1)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必须完全按照抄本的原样,而不同意《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已卯本序》中提出的作某些删改的处理办法。在论述中,并对《论庚辰本》中有关《庚辰本》和《己卯本》之间的关系的论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作者:诸葛计
摘要:一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一日,中美两国学者在北京举行了自宋至一九○○年中国社会及经济史的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协议的一九八○年交流项目之一。中国方面参加讨论会的代表团正式代表二十人,列席代表十人,团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严中平教授,副团长是北京大学历史系邓广铭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毓铨教授;
-
作者:陈真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刊登的《试评三本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材》一文,讲到南方本,肯定了它的特点,又认为:"但在理论分析上,还有拘泥于过去一些现成结论的情况,新意不多。"我们觉得这个评论不完全符合事实。
-
作者:许毅(1);陈宝森(2)
作者单位:(1)中国财政学会;(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
摘要:对于物价问题,我国学术界有三种观点。本刊一九八○年第三期、第六期分别发表的肖灼基、黄达同志的论文,反映了两种观点。这篇论文是又一种观点。本文认为,稳定物价的方针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它不是主观随意决定的,而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具体运用。稳定物价不是冻结物价,而是在零售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对不合理的比价关系进行调整。在正常的条件下是以"稳"为前提去"调";在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时是以"稳"为目标,"调"而后"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以自觉地组织生产和需要的平衡以及财政收支的平衡,因此,只要搞好综合...
-
作者:沈佩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长期以来,认为《资本论》的方法是"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相一致"的论点,在我国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马克思本人并未把"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相一致"作为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一条原则。本文并结合《资本论》中存在的大量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不一致的论述,说明了二者的关系。
-
作者:王鹏令(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分析黑格尔哲学的中介概念入手,试图说明唯物辩证法关于中介概念各种含义的规定及其客观基础,以及中介概念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把握中介概念有助于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有助于克服在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上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本文认为,任何一个对立统一物,都是包含众多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差别关系的复杂系统,而"对立"则是其内部各种差别关系中最尖锐或最发展的形式。统一物内部非本质差别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对立面之间中介环节存在的普遍性,决定了对立的相对性。因此,把握对立面之间的中介,就成...
-
作者:牟世金(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原道"和"宗经"相结合的观点是《文心雕龙》总论所提出的基本主张,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观点;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以"衔华佩实"为核心,以研究物、情、言的相互关系为总纲组成的。本文认为刘勰此书是完全着眼于文的文学理论巨著,不同意《文心雕龙》的指导思想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的说法,并据此对"玄圣"等称谓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作者:周云之(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研究室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两年来国内出版的十一本形式逻辑著作中对排中律的论述,认为普遍存在一些误解和混乱。文章指出,排中律的作用仅仅是也只能是:在一对矛盾判断中,确认其中必有一真,而不可能明确断定其中的一真;排中律所要求排除的,仅仅是对同一判断既否定其为真又否定其为假的"两不可"思想,而并不排除既不断定其为真又不断定其为假的"不明确表态"。
-
作者:何祚榕(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编辑室
摘要:本文认为:能动性即主动积极的起动力作用的活动性能;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的能动性,也承认精神的相对能动性;能动性也是实践所具有的特性;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其能动性包括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本文不同意吴建国、崔绪治两同志认为"必须从实践的特性中剔除能动性"的观点。
-
作者:王永江;杜一;汪盛熙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包括建立合理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为了正确认识现行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探讨正确的改革方向,北京地区部分经济科学工作者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中旬开始,对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改革问题,进行了十多次讨论,现将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各种观点简介如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