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德敏(1)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马列主义理论师资班经济学专业
摘要:张薰华同志在《试校〈资本论〉中某些计算问题》(见《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三期)一文里,指出《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第十五章《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中第三一二页的数字是不确切的,并提出了校正意见。他认为:书中此处论述的后一种场合应是5(1/2)×900=4950镑(而不是马克思写的5(1/3)×900=4800镑)。这样,与前种场合的6×800=4800镑相比,就不能说"都是一样的"。
-
作者:刘录开(1)
作者单位:(1)北京商学院
摘要:我看了《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二期上冯建辉同志写的《我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考察》一文后,一方面感到很受启发,另一方面又觉得某些观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某些事实也有出入。现仅就闽西起义与六霍起义的领导人与时间问题,提出两点更正意见。一、关于闽西起义的领导人和起义时间问题: 冯建辉同志的文章在列举一九二七年八月到一九二九年底相继爆发的各次武装起义时,称:"邓子恢、张鼎丞、郭滴人领导的闽西起义(一九二八年三月)"。
-
作者:汤一介(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重要任务,它是揭示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根本途径,为此作者提出了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构想。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必须对概念、范畴的涵义作科学的分析,要看到概念、范畴涵义的发展和其间的相互联系,并应对中外哲学概念、范畴进行比较分析。此外,本文还对范畴是否应成对、构成范畴体系的标准以及文章中提出的"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是否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和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作者:黄盛璋(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摘要:新疆坎儿井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巨大成就。研究坎儿井的来源及其发展,是我国水利史、历史地理和科技史上的重大课题。它来源于何处,起于何时?学术界自十九世纪晚期以来就有争论,西方学者大抵主张来源于波斯、传自中亚,国内学者则大多主张导源于汉代关中井渠。本文作者在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搜阅典籍,实地考察以及考古等方面的确凿证据,对这桩重大学术公案进行了评判,并试图对若干关键性问题尽可能提出肯定性的意见。
-
作者:汪敬虞(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以后,中国原有经济结构的变化,从中观察中国资产阶级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所处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所赋予它的特点,为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提供了一定的背景材料。本文对过去学术界关于中国资产阶级问题的讨论也发表了一些看法。
-
作者:董学文(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恩格斯所主张的现实主义真实性,其核心是对社会关系的真实描写。至于人的"自然本能",当然也要表现,但不是真实性的核心。恩格斯主张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进步倾向是实现艺术真实的推动力,高度真实是典型化的真实。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恩格斯的这份理论遗产。
-
作者:季羡林(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
摘要: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五个地方提到"大乘上座部"。大乘本无所谓"上座部"和"大众部"之分。因此就给各国研究《大唐西域记》的学者带来了问题和困难。一百多年以来,欧洲和日本的学者异说纷纭,然而始终没有准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根据巴利文佛典和锡兰史籍的记载,锡兰佛教信仰虽以小乘上座部为主,但是大乘思想始终输入未断,无畏山住部更是特别受到大乘的影响。许多典型的大乘思想渗入小乘,在大乘萌芽时期更为明显。这在印度佛教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锡兰小乘的三个部派(主要是两个部派),所遵行的律并无歧异;但在学说方面,无...
-
作者:戴园晨(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根据经济决定财政而财政又反作用于经济的原理,从宏观经济决策方面探讨了我国出现财政赤字的原因和今后消灭财政赤字的根本途径。本文认为,近两年来发生财政赤字并非突如其来,是多年来超越国力搞建设种下的苦果。为了消灭赤字,除了压缩基本建设以节流外,还要开源。即挖掘现有企业潜力,大力增产消费品,切实组织部分Ⅰ部类生产向Ⅱ部类生产的转化;疏通煤、电、油、运的"瓶颈";按量力而行的原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价格补贴和奖金发放都要控制。文章还探讨了压缩基本建设投资会不会影响经济增长率,减少投资支出会不会影响就业等问题。
-
作者:庞朴(1)
作者单位:(1)《历史研究》杂志
摘要:在许多民族的文化中,数目"三"都受到特别注意。本文以"参"的种种涵义来说明"三"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文章证明,"参"字既可表示数目"三"及其派生关系,又可表示"二"即对立面的渗透与依存,还可以表示由对立结合而成的统一物"一"。由此,文章认为,透过"参"字,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中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
作者:田江海(1);张曙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组织、计划、效率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地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固有的带中介性质的优越性,并且说明了更好地实现组织、计划、效率三者的结合和统一,尤其是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结合和统一,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