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任涛;庞永洁
摘要:为了从理论上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的制订作准备,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从一九八二年初起,共同组织首都经济理论工作者、中央各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一些企业的实际工作者,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讨论首先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这一讨论已从首都逐渐发展到全国许多地方。
-
作者:裴斐
摘要:在对杜诗的研究中,一般人认为,杜甫诗歌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陈时事,一是写景咏物和自叹身世。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文系副教授裴斐提出:这两个内容分别贯穿着两个主题,即:直陈时事的杜诗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题,自叹身世的杜诗贯穿着贫病老丑的主题;这两个主题在杜诗中是彼此辉映,并且经常是相互渗透的。在着重分析第二个主题的基础上,他谈了对杜诗的三点认识: 第一,杜甫不只是个叙事诗人,主要是个抒情诗人。杜诗主要是通过自叹身世反映社会。第二,直陈时事与自叹身世。
-
作者:姚展华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才走了最初的一小段,而且是有不少曲折的一小段,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也就必然仍在创建的过程之中,而且众说纷纭,不断有所变化。这是正常现象。
-
作者:辛涛
摘要:"过了七十的人,余年有限了,这就更加要抖擞精神,向自己的生命争夺时间,为社会主义祖国增添一砖一瓦!"这是许涤新同志在他几年前写的一本书的后记中写下的一句话。在那以后,他又用这样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精心探索,写了许多新的作品。这本《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就是他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一年(大体上相当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期间)的论文集。
-
作者:陈辽
摘要:所谓艺术规律,指的就是具有普遍性形式的艺术本质的内在联系。由于我们多年来很少研究、探讨艺术规律,以致在这个常识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辽认为,有以下问题有待澄清: 一,混淆了艺术的特征和艺术规律之间的区别,以为特征就是规律。艺术的特征,即艺术本质的各个方面,大致有五:一、艺术反映的对象不是一般的社会生活,而是具有审美特性的社会生活。二、艺术在反映和描写这种社会生活和人们时,不是一般的"再现"。
-
作者:王鹏令
摘要:近几年来,国内报刊发表的讨论物质定义问题的文章中。有一种要求重新制定一个(?)(?)不涉及认识论的纯粹本体论的物质概念的倾向。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鹏令同志撰文,指出这种企图脱离哲学基本问题的所谓"本体论"的物质概念是不能成立的。文章认为物质概念以范畴的形式凝结着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应该怎样充实、丰富乃至发展列宁的物质定义的重大问题。文章首先指出了所谓"本体论"提法的非科学性。
-
作者:惟言
摘要:《明末清初的学风》是不久以前去世的历史学家谢国桢的论文集。本书书名取于书内一文的篇名.也反映了本书的重点所在。《明末清初的学风》一文对明清的文化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作者认为明末清初是我国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几个时期之一,当时人才辈出,著作如林,具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风格,东汉党锢时期一些学者坚贞的气节。作者把这个时期称作我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他比较深入地探讨和阐述了以顾炎武、黄宗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