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翼星
摘要:古希腊哲学的前苏格拉底部分,历来是国内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叶秀山同志的《前苏恪拉底哲学研究》一书,填补了我们研究工作的某些"空白"。这本书广泛地搜集、吸取了国外的有关资料和成果,提出了作者自已的见解,并力图探求哲学思想发展的线索。对于各个基本派别中主要哲学家提出的哲学范畴,如何了解、把握它们的确切含义,直接关系到对整个思想体系和思想发展过程的分析。作者依据当时思想、科学发展的水平,结合资料。
-
作者:陈述箴
摘要:长时期来,我国对生长在山野的森林没有合理的价格,就连被视作"用材林"的森林也没有明确的价格。只有木材才有价格。理由是天然林、国有林没有付出过劳动,砍伐才付出劳动。这道理似乎说得过去,但是在人工营造用材林的比重逐年增大、天然林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就行不通了。由于山林无价。
-
作者:李文俊
摘要:《滇史论丛》是云南大学方国瑜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云南地方史、民族史长期潜心研究的丰硕成果之一,内容涉及我国云南省古代的历史、民族,地理、经济、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全稿达一百万字左右,分成四辑:其余三辑,今后将陆续出版。《滇史论丛》第一辑的作者自序,是一篇令人十分感兴趣的治学经验谈。方国瑜教授亲炙过不少著名的前辈学者。他在文中还介绍自己过去常"亲履边境,研究地方史事",并"参与界务交涉"。
-
作者:周珉
摘要:1981年8月,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根据国内外学者向讨论会提交的论文,选编出版了《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一书,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在日益繁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众多的著述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专题研究,对于发生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社会状况,对于清末民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却并无许多广泛、深入的综合研究。因此,《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一书是开扩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尝试,它的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作者:欣然
摘要:《悦心集》是清世宗选编的诗文集,计四卷,于他做皇帝后的雍正四年(1726)撰写序言刊行问世。《红楼梦》研究者中斥责清世宗的很多,但冯尔康同志著文认为,读一读《悦心集》对我们正确理解"好了歌"乃至《红楼梦》全书,认识曹雪芹思想中的宗教思想,是有益的。
-
作者:滕福田(1)
作者单位:(1)杭州大学中文系
摘要:研阅孔繁同志《刘勰与佛学》一文,得益不少而疑问亦多,择其中之大而显者提出来,向孔繁同志及其他方家请教。一、南朝统治者不以儒学为主导思想的客观形势能决刘勰撰写《文心雕龙》必以儒学为指导吗? 孔文指出:"刘勰著《文心雕龙》不以玄学佛学作指导,完全是受客观形势决定的,并非主观随意选择。"这客观形势就是:(一)"儒学独尊的地位被玄学取代"
-
作者:邓经元
摘要:马非百(元材)先生的力《秦集史》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作者用近五十年时间编撰而成的一部秦史资料总集,用力至勤,颇有特色。前人汇集秦史资料之作,专书很少。马辅的《绎史》,网罗夏、商、周三代史料及后世记述,取材浩博,搜讨详备,但在全书一百多个专题中,有关秦史的专题仅十余题,尚不及十分之一。
-
作者:晓燕
摘要:相对主义在两千多年的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外延和内涵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它常常以辩证法的面目出现,甚至有时表现得比辩证法还"辩证"和"灵活"。因此。
-
作者:朱砂
摘要:历年来的美学研究,从哲学角度看问题的居多,从艺术角度立论的较少。尤其是西方美学中那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风气传入中国,使祖国传统的面对艺术实践的精湛的美学经验和理论被轻视了。最近出版的朱彤所著《美学与艺术实践》一书,从实践出发,考察艺术作品的美学因素,并带着中国民族的美学特点,用艺术实践作为衡量论点的尺度。它在美学研究园地吹来一股新风。
-
作者:王晓鲁
摘要: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与农业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密切相关。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系统。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生产,都是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有机结合。农业生产对自然的特殊的依赖性,决定了它必须受到自然规律韵强烈影响和制约,并形成了它区别于其他生产部门的不同特点。一、生产过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