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晓明(1);俞吾金(1);欧阳光伟(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近代提法以及恩格斯的解答,提示出哲学基本问题所蕴含的方法论问题,即:思维与存在如果有同一性的话,它们是怎样同一的?如果没有同一性的话,它们何以不能同一?它包含两个环节:(1)思维与存在是以何者为中介的同一(或以何者为障碍的不同一);(2)与这种中介相适应的方法。从哲学基本问题中明确揭示出方法论问题,其目的正在于将方法论整合进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之中。文章试图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入分析抽象出一个既是普遍的、又能达到具体的理解方案,力图把"何以如此"以及"怎样如此"的理解贯彻到"是否如此"的...
-
作者:蔡富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
摘要:汉语"民族"一词原泛指各个时代的人们共同体。斯大林1913年对现代民族нация下了定义,指出它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在汉译的斯大林著作中,нация也被译为"民族"。于是,在我国学术界,"民族"这一术语出现了一词二义;说者取义不同,因而混乱孳生。为了澄清这一混乱,本文对斯大林的нация定义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提出的,他对现代民族аация所下定义主要出于政治考虑;而作为一个民族学的范畴,它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把广义民族的特征作为现代民族的特征概括在...
-
作者:王利明(1);李时荣(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2)国家经委经济体制改革局
摘要:国家所有权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事立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从所有权的内在结构即权能出发,对国家所有权诸种权能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比较细致的考辨;以此为基础,作者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在所有权权能上的合理分离与联系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所有权的内在结构包括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国家所有权的诸种权能,都可以根据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通过法定的程序同国家所有权发生分离,而并不导致国家所有权的丧失,其关键在于国家享有支...
-
作者:马也(1)
作者单位:(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本刊1983年第3期梁淑安同志《近代传奇杂剧的嬗变》一文的观点进行商榷。本文认为歌、舞、剧的高度综合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个根本规律。地方戏的出现,是中国戏曲的高度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并不是向话剧的"过渡",近代戏曲从未产生过"要求摆脱音乐舞蹈等陪伴因素而独立发展的明显趋势"。并认为,从杂剧传奇到地方戏,是戏曲艺术自身的发展运动,而不是传奇"淘汰"了杂剧,地方戏又"抛弃"了传奇,话剧"取代"了戏曲。戏曲艺术自身向前发展,而戏曲艺术中歌、舞等基本表现手段不会变,它的基本规律不会变。戏曲与话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种类,...
-
作者:汪信砚(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刊1983年第6期发表《内容和形式范畴新议》(以下简称《新议》)一文之后,陆续收到几篇商榷性稿件。除1984年第4期摘登了王孝哲同志的一篇外,这里再摘登两篇,并请《新议》作者王鹏今同志就部分问题作答辩。
-
作者:向翔(1)
作者单位:(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原始自然美的剖析,试图从"对象——主体——审美关系"链条上把握美的本质。美的发生证明,美是一种社会存在方式,未经人劳动改造过的原始自然美也不例外:自然事物只有同人构成审美关系,才可能成为美的对象。在美的实现过程中,具有潜在的美的属性的对象、具有美感的人以及二者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潜在的美在审美关系中给人以美感享受,才成其为现实的美。本文认为,要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来说明美的本质,尚须加以具体界定和分析。对此,文章提出"在审美关系中的对象化"和"合乎美的规律的对象化"这样两个不同的层...
-
作者:陈新汉(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王鹏令同志在《新议》中,在把内容理解为事物要素与内部形式的统一,把形式仅仅理解为外部形式之后,进而认为"内容这个范畴全面地表征着事物的本质,它是本质范畴的具体化",而形式则属于现象的范畴,因此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这样就把内容和本质、形式和现象范畴的规定混淆了。我认为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是从不同方面来反映事物的两对范畴。内容从事物的一切要素构成的整体上来反映事物,形式从事物要素构成的整体结构上来反映事物。本质反映的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现象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
作者:华生(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对解决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问题,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作者认为:抽象掉国家作为社会的正式代表与企业这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单位之间的关系,国家与企业之间只剩下一种关系,即资金关系或财产关系。由于参与分配的形式完全取决于参与生产的方式,因此,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就唯一地为资金及其量的关系所决定。离开资金及其量的关系,就不可能找到解决国家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分配关系的正确途径。从资金上清算和划分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和理顺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两项基本工程。忽略了前一项工程,是迄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经...
-
摘要:~~
-
作者:苗和康(1)
作者单位:(1)浙江东阳城关农技站
摘要:读了《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上刊出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一文以后,深受启发。作者在该文第一节中对"价值"和"真理"这两个范畴的含义作了明确的区分。他告诉了我们:真理与价值是有联系的,但真理不等于价值。然而在第二节中,作者又认为:"真理""体现了人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事物的客观尺度""的自觉意识","价值""体现了人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