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凡
摘要: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提出过"世界哲学"的概念。最近,由夏军、张桂岳主编的《中西哲学简史》一书即尝试从世界哲学的角度,贯通中西两大哲学系统,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和连贯的有机整体。《中西哲学简史》立意新颖,富有独创性。它不同于已出版的众多国内外哲学史著作。这些著作的共同特点是把东西方哲学史分开。这种把欧洲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分开的做法。
-
作者:刘再复(1);林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鲁迅所揭示的"阿Q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要是道家与佛教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界对国民性反省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关于阿Q性的问题。对阿Q的独特发现是鲁迅对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一项伟大贡献。文章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即阿Q否认主观要受客观的约束与检验、对待一切外部刺激幻象化的那一套特殊思维逻辑与方法,不仅是一种个体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时的精神现象,而且是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文章指出,正是中国的老庄思想与佛教禅宗的那种宇宙论与人生论,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支配和诱发了...
-
作者:童恩正(1)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博物馆
摘要:在我国原始社会史研究中,摩尔根理论居于指导地位。本文认为,摩尔根之后的一百多年来,原始社会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前需要对摩尔根的理论体系进行科学的清理。作者举出大量的实证材料说明,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摩尔根用以复原原始社会的资料和理论都是存在问题的,因而他所得出的若干结论偏离了事实。作者认为,教条主义地对待摩尔根学说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原始社会的障碍。解放思想,坚持科学精神,是当前我国原始社会史研究实现突破的关键。
-
作者:乔幼梅(1)
作者单位:(1)中共山东大学党委
摘要: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是最古老的资本形式,它们出现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本文就宋元时期高利贷资本的几个问题作了论述。文章指出,在宋代私人高利贷活动中,已经形成了以"库户"、"钱民"为中心的高利贷网络。到了元代,这种私人高利贷网络继续发展,私人高利贷活动非常活跃,而且官营高利贷有了更大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文章还勾勒出了宋元时期高利贷利率变化的轨迹,大体上经历了高——低——回升——更高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并且探讨了出现这一变化过程的原因。此外,文章还就高利贷对元代社会产生的作用作了说明。本文有助于对宋元...
-
作者:杨坚白(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马克思多次讲过的重建社会的个人所有制,实际指的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即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不能把个人同社会、集体对立起来。而我们现在的全民所有制,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却成了各部门、各地区的行政机构的肢体,变成了"无主所有制",劳动者感觉不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民主管理,贯彻按劳分配等措施,使之转化为名副其实的在联合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同时整顿和发展集体所有制,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
-
作者:周文彰(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人的认识何以具有能动性?这很早就是认识论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认识能动性的客观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操作活动,而主观根源则是主体认识图式。本文作为主体认识图式的引论,着重概述主体认识图式理论的历史发展;主体认识图式的一般规定;主体认识图式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关系。本文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过去和现在之所以一再受到怀疑和批评,原因之一既在于它对主体内在因素认识功能的研究不充分,又在于人们误认为主体内在因素认识功能的存在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否定。有鉴于此,探索主体认识图式的奥秘,确立主体认识图式的理论...
-
作者:刘豪兴(1)
作者单位:(1)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近六十年来从事社会学的坎坷历程。文章就以下内容作了述评:首先分析了费孝通教授从学医到转学社会学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概述了他从实地研究开始的社会学实践活动和经验;瑶山调查是他研究的尝试;江村调查是他成功的起点;江村五十年研究是这一成功的升华;小城镇研究和边区开发研究是他认识中国社会的深化和研究领域的新开拓;类型比较法是他进行研究的好方法。
-
作者:范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本文认为,自由概念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拱心石。在康德那里,所谓道德问题从根本上讲也就是人的自由问题,没有自由也就没有道德。作者力图以自由概念为主线来贯穿康德的道德哲学,深入分析了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知识与道德、自由与道德律、自由与道德评价、自由与至善的关系,从而对康德以自由为中心的伦理思想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并对所谓康德伦理学是"形式主义"的和"信仰主义"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看法。
-
作者:汪连兴(1)
作者单位:(1)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亚欧文化史研究室
摘要:本文认为,林耀华教授主编的《原始社会史》在我国的原始社会研究中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在理论创新和资料运用上都达到了我国当时原始社会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该书在理论上的突出贡献是:1.将原始社会的上限由公元前200万年前推至公元前1400万年~800万年;2.第一次对父系家族公社的特点及类型作了清晰的描述;3.理论上解决了个人财产和私有财产的界限。在资料的运用上,该书又具有丰富、典型、准确、求新的特点。最后,作者对我国原始社会史研究提出了两点意见。1.重视原始社会史学史的研究;2.提倡理论上的创新精神。
-
作者:王勇(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概述与评论了高铭暄《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一书的主要内容,回顾了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历程。作者把新中国刑法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各有特点的阶段。指出自1979年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作者展望我国未来刑法学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学体系,把刑事政策纳入刑法学研究领域,加强刑罚论的研究,把定罪问题纳入犯罪构成理论,重视对国际刑法和国际犯罪的研究等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