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姜松
摘要:沙莲香所著《社会心理学》是一本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有某种逻辑特征和适用性的学术专著。第一,社会心理学从1908年以自己的名字问世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早在1903年就开始使用社会心理这个概念;1907年将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提了出来;1923年,瞿秋白在《社会科学概论》中详细地论述过社会心理的特点及社会柞用;
-
作者:陈及(1)
作者单位:(1)北京商学院经济系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金碚同志的《探索中的进展与困难》一文认为:西方主流派经济学忽视存量分析,从而厉以宁同志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对企业及消费者的存量分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详见该期第123页)。这一观点恐怕难以成立。
-
作者:陈宽(1);谢千里(2);t·罗斯基(2);王宏昌(1);郑玉歆(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美国布兰德斯大学;
摘要:目前,我国统计中有关生产率的指标只有单要素生产率。本文认为,单要素生产率往往不能全面反映生产的效率,应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全要素或多要素生产率。本文对中国全民所有制工业的多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生产率自80年代以来已经超过了"一五"时期,并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加速增长趋势。这与国内外一些研究者的看法不同。主要原因在于,本文作者在测算生产率时,没有照搬现有的统计数字,而对主要的投入要素——固定资产的数据作了修正,排除了其中价格变动因素以及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中的住宅部分。
-
作者:陈伯海(1)
作者单位:(1)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研究文化体系的内在结构形式,特别是从把握它的建构过程着手,对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建构进程进行了多视角的历史考察,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化的精神素质。文章并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促使新的文化形态早日成熟,以建构适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族新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
作者:张博树(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本文较为系统地讨论了近年来人类社会生物学的发展。作者认为从"基因决定论"到"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观的理论演变,乃是理解这一发展的基本线索;而用以表述由大脑中基因指令决定的特定行为倾向与文化环境间的双向运动关系的后生规则乃是理解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的关键。尽管该学派的理论建构还刚刚开始,其理论观点还不成熟,但它毕竟提供了有助于人类在更深层次上增进对自身的了解的有价值的材料。
-
作者:皮朝纲(1);董运庭(2)
作者单位:(1)四川师范大学;(2)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敏泽著《中国美学思想史》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已达到一个新水平。作者指出:该书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历史事实为基点,将审美意识的活动形态和审美观念的理论形态的研究相结合,在美学史历时性发展线索之上还深入研究了其所具有的共时性结构,在治史的总体意图上有新的拓展。该书还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学思想有自身的有机生成过程为立足点,从巨大的文化背景中系统地探讨了本民族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和特点。该书结合社会历史发展和思想学术氛围,注意前后左右及古今中外的联系比较,对复杂的美学现象给予了较深刻独到...
-
作者:谷方(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以学派作为基本单元而发展的。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派,学派促进文化的发展,这是世界文化所经历的共同道路。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与教育体制存在着便于学派形成与发展的特殊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学派共同创造的,是具有多系统、多层次、多结构的统一体,而不是单一型的儒家文化。以正统观,一统观和钦定观为重要内容的文化观念使中国古代学派的发展显出某种畸形状态。为了建立新学派,发展新学派,必须抛弃旧的文化观,建立新的文化观。
-
作者:戴盛中(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
摘要:近年来,郑杭生教授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提出了一个颇为独到的观点: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他为此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阐述此观点。
-
作者:周晓寒(1)
作者单位:(1)中央党校
摘要:本文认为,纸币的本质是货币纯价值体。在黄金货币阶段,纸币的纯价值体必须依附于黄金的物质价值体。从货币发展史看,货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实物货币阶段、纸币阶段和超物货币阶段。纸币自身也经历了附属、相对独立和完全独立三个阶段。货币的演变进程就是货币纯价值体发展的过程。货币形式的发展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
-
作者:金碚(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摘要:陈及同志对我的文章所提出的意见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我认为他并未看清楚我文章中那段文字的意思,他对有关问题的推断也是值得商榷的: (1)陈及同志断言,是我"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存量分析"。其实,我在文章中并未对西方经济学作直接的评价,只是引述了"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存量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界几乎公认的一个事实("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