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德培(1);黄进(2)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学院;(2)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是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将来实现了香港、澳门领土的回归和大陆与台湾的统一从而形成了复合法域国家后所产生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使这种区际法律冲突发生在单一制国家内、两种社会制度下、三大法系间和四个差异很大的独立法域之中,加上各地区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使得冲突法中作为平等主体出现的、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四个地区间的法律冲突显得异常复杂和独特。由此作者提出,作为过渡,四个地区可首先类推适用各自的国际私法;然后,在各地区充分协商和协调的基础上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将是解决上述区际法...
-
作者:路风(1)
作者单位:(1)国家计划委员会消费市场司
摘要:本文对我国社会基本组织的成因、特性和运行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认为:单位的雏形产生于革命根据地最初的经济,社会和文教组织,并在建国之初,随着党的组织系统向一切社会组织的延伸而被最后确立起来。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出发.作者将这种组织形式的结构定义为"单位体制",其基本内涵是:一切微观社会组织都是单位,控制和调节整个社会运转的中枢系统由与党的组织系统密切结合的行政组织构成。作者以改革前的一个国营工厂为例,深入揭示了单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性.进一步指出,尽管单位是以现代产业为主的国营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其多功能、非...
-
作者:黄淑娉(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摘要:我国50年代进行的民族识别是一次全国性的有民族学参加的民族调查研究活动。在这样大的范围中进行民族体的甄别研究,是世界民族研究史上的创举。本文对民族识别进行了再认识。作者认为,我国民族学学者在民族识别中坚持了科学精神,对于预设的理论作了重大调整,其中包含了涉及民族学根本问题的理论胚芽。作者认为,当前,我国民族学面临着发展的新阶段。民族识别对于民族学这一新阶段发展方向的启示是:1.应当把研究重心由民族社会形态研究转向民族文化研究。2.应当加强民族学的理论研究。
-
作者:周弘(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欧洲社会保障形式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保障在欧洲古巳有之,最早可追溯到6世纪古罗马的城邦社会。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最先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俾斯麦执政时的德国,它是以发展生产为目的、以稳定社会为直接目标.自上而下进行的。英国则是经过18、19世纪自下而上地发展.于20世纪初形成了全面的社会保障。20世纪以来,欧洲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引起了社会保障的深刻变化,其突出特点是国家普遍承担起社会保护的责任,通过立法及行政机构保证社会保障的实行。作者指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趋于平等以及各社会党的活动是引...
-
作者:董楚平(1)
作者单位:(1)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是一篇在屈原研究领域中着重作个性探讨的文章。文章作者认为,对于一个开创了整整一个文学时代的伟大诗人,只满足于从社会、历史等方面作一般性的探讨,尚不足以穷究屈原之所以成为屈原。本文以众说纷呈、争论很大的屈原之死为契机,以屈原本人可靠性最大的作品为依据,联系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对屈原自沉的原因作出了新的进一步的解释;同时也就说明了进行深一个层次的研究屈原的必要性。文章中论断,坚持人格的完美是屈原自沉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屈原的品格,气质等进行了探讨,从古今中外的时空范围作了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伟大的文学天才对...
-
作者:李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是在其基本矛盾不断激发和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资本主义垄断并非绝对地排除了竞争,相反,竞争仍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内普遍存在,成为促进科技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有力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是僵死不变的,虽然它自身的变化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也未消除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那些根本性弊端,但每一次大调整和局部质变,都适应与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也因它的生产关系的这种大的调整和局部质变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经历了萌芽、初级、中级和高级几个...
-
作者:洪韵珊(1)
作者单位:(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摘要:时代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对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理论界沿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时代的传统观点,认为当今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如果说,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发展某些方面的真实内容,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的现实图景却表明这一传统观点未能经受住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我国理论界近年对传统的时代命题进行了重新审视。本文即是这一审视的成果之一。本文认为,...
-
作者:古祖雪(1)
作者单位:(1)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摘要:现代科学中的对称性是一个具有深刻哲学底蕴的概念。本文首先区分了其本体论与认识论两个层次的意义,并着重探讨了认识论层次上的对称性所具有的哲学认识论功能。作者指出,认识论层次的对称性,实际上是与客观性等价的概念、它不仅可以用来确定"物质—实践"统一体中曲可客观化部分,从而达到在主体方面确认对象世界的功能;而且可以用来分析科学知识的本性,从而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走向一种与工具论相容而又具有能动性的"实用"实在论;还可以作为实现理论逻辑简单性的工具,从而使逻辑简单性如何可能和如何实现的问题从认识论上得以解决。
-
作者:厉以宁(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战后日本价格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认为战后日本的价格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主要是因为在日本建立了自由企业制度,这种制度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充分的活力,并导致了50年代日本经济的复兴和以后的持续发展。根据这种看法,作者认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应以企业制度的改革为主线,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使政权与所有权分开,政府与企业分开,从而明确财产关系.使企业成为既有利益约束又有预算约束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作者指出,价格改革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建立和发展之后所带来的...
-
作者:丛大川(1)
作者单位:(1)大连水产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泛系方法论是崛起于东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哲学理论。它为辩证法的部分拟化提供了参考框架,为辩证法提供了新的范畴和规律,为辩证法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它使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使认识论微观化、形式化、价值论化和人本化,它力求把辩证逻辑、认识论同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统一起来。这种研究可能是哲学现代化的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