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殷鼎(1)
作者单位:(1)美国斯坦福大学
摘要:理性的观念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与主要由柏拉图奠定的西方古典理性观产生了重大差别。本文首先对此作了概要介绍.然后对启蒙运动的理性观.康德的"统一"理性观,休谟与实用主义的理性观,韦伯等人的多元理性观工具主义理性观,波普批判理性主义理性观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勾勒出一幅西方理性问题研究的大致图景。作者由此提出了现代理性面临的几个主要课题。
-
作者:蒋一苇(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不在经济运行机制上,而在组织结构或组织体制上;由公有制决定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组织结构或组织体制的实质,是经济的民主化.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优越性。作者认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这种经济民主,表现为两个层次的劳动者联合,即微观经济的劳动者联合体和宏观经济的劳动者大联盟,前者是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基石。经济民主决定政治民主,当前应首先着力于经济民主的建设,同时相应地解决与此相关的党组织、政权组织和工会组织的职能...
-
作者:郭豫庆(1)
作者单位:(1)河南财经学院
摘要:本文对整个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地理环境,在与人类社会活动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巨大变迁,进行了总体上的考察。作者认为,在以往经济史研究中,常只注重社会原因的分析,而忽略地理环境的巨大作用。事实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盛衰荣枯以及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都与地理环境的演变直接相关。另外,人类社会活动又深刻影响地理环境的演变.对大自然过度索取和急功近利式的开发,必将导致地理环境的失衡,黄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变迁史,深刻反映了这一规律。
-
作者:张路雄(1);朱麦林(1);刘雪生(2);刘福(3)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2)中共河北省唐山市委农村工作部;(3)中共河北省玉田县委农村经济指导部;
摘要:本文认为,双层经营——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是农业联产承包制的基本特征。从全国来说,联产承包制只完成了一半,即建立家庭经营层次,而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在多数地区还未建立起来。如果不继续改革,完善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农业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可能半途而废。文章根据调查材料,指出集体统一经营层次薄弱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各种因素;论证了统一经营层次的客观必要性,并用事实证明它所起的作用。
-
作者:薛暮桥(1)
作者单位:(1)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认为,价值规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价值规律指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价格必须符合价值的规律;广义的价值规律包括供求规律,指各种商品的价格通过供求关系而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不断运动的规律。当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更广义的价值规律还应当包括货币规律。研究物价问题不但要研究商品本身的价值,还要研究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以及二者的比例关系。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让价值规律帮助我们理顺价格,离开正确的货币政策是不行的。作者还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生产过剩和投资萎缩问题,根本没有必要用通货膨胀来刺激投资,刺激需求...
-
作者:叶南客
摘要: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社会学概论性读本,都试图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它们或是将社会学理论中的主要范畴,概念按"静"和"动"的分析串列而成,或是概述社会学的理论形成和实际运用。而《现代社会学》并不满足于此,它力求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本身作进一步的透视剖析,试图提炼出一些社会系统运行的机制和规律,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该著由三编组成。第一编——社会元素论,以社会的基本单位"群体"的逻辑起点,论述了"群体、需要、规范、互动"四种主要的社会构成要素,第二编——社会组合论。
-
作者:郝立新
摘要:近年来,研究马克思历史观的论著日见增多,其中不乏佳作,但从方法论看一般都有史论分离,即历史研究与理沦研究相脱节的缺点。不少思想史著作类似马克思著作的串讲,缺乏对马克思历史观的本质、结构的深入分析,使历史变成了死的东西;而一些研究原理的书又往往局限于马克思著作中的"经典"表述,热衷于概念演绎,缺乏对马克思思维逻辑的动态分析,使理论流于空洞。其结果,都(?)从总体上科学地说明马克思的历史观。陈先达教授的新著《走向历史的深处》与此显然不同,它注重以论带史,史论结合,既着力从凝结的形态上去把握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结构,也尽...
-
作者:许志英
摘要:"五四"以后,从文学革命走上社会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不止张闻天一个。但成为领袖人物以后,仍然关心新文学运动的,瞿秋白之外,就要推张闻天了。但是,张闻天与新文学运动的关系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更谈不上研究。程中原同志于1983年发表的《"歌特"为张闻天化名考》一文,发掘出了张闻天化名歌特所写的文章《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一大突破。此后。
-
作者:傅白芦
摘要:曾钊新所著《人性论》是我国的一位中年学者以一人之力而完成的第一本探讨人性理论的专著。如所周知,人性理论的研究,曾在我国学术领域内成为一个禁区。而钊新同志却不畏艰险,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勇闯禁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性理论的研究,对有关人性的一系列理论问题,逐个进行探究,斐然成章,结集成书。这是值得称道的。人是什么?在阶级社会里有无共同人性?如何按人的方式生活?本书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全书设"总论"、"发展"、"关联"、"正身"四篇,共十六章。《总论篇》回答人性的定义、人性的特征、
-
作者:杨焕章
摘要:这部巨著论述了从19世纪上半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的探索,到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恩格斯相继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和南北美洲各国的传播和发展,这半个多世纪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基本历史过程。在近年来陆续出版的同类著作中,它以其材料丰富、分析透彻、观点清新、逻辑严密等明显特点逐渐引起学术界的注目,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参考书。该著很好地贯彻了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基本概念推演的逻辑过程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一致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