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景天魁(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社会科学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的涵义,然后着重探讨了社会科学现代化的观念前提和技术基础。作者认为,从认知结构来看,社会科学不是"意识形态"它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生产力属性;从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来看,社会科学是科学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宣传舆论是社会科学的功能之一。作者还论证了综合集成技术作为社会科学现代化的技术基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社会科学现代化离不开综合集成技术的支持,综合集成技术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科学的参与。
-
作者:周叔莲(1);郭克莎(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率与代价、经济稳定性和收入分配作为指标体系,从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上,比较分析了战后实行市场经济和实行计划经济的两类国家在资源配置上的不同方式和效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单纯由市场或单纯由计划来配置资源都是不可取的,实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比引进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具有更好的资源配置效果;由此可见,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文章还分析了我国资源配置方式转变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效果和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只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就能够...
-
作者:鲁洪生(1)
作者单位:(1)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根据赋、比、兴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在那个广泛教诗、用诗的时代,赋、比、兴的本义不可能是《诗》的体裁或表现方法,而是用诗的方法。它不仅是对赋诗言志的用诗方法及其用诗全过程的总结概括,而且是当时言语引诗、著述引诗以至汉儒说诗所共同遵循的用诗方法。文章具体考辨了赋、比、兴的本义,考察了它所反映的思维特征。文章还提出,当时对用诗方法有诸多不同角度的解说,赋、比、兴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而已。它之所以被后人理解为《诗》的表现方法,其根本原因是当时写作诗文的表现方法和运用诗文的方法是相同的,具有思维方式上的一...
-
作者:李双元(1);胡振杰(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我国国际私法的现状进行了多方面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完善和发展我国国际私法的初步设想。作者指出,我国国际私法在指导思想、立法模式、具体内容等方面存在缺陷,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当前,可以从修订现行立法入手,吸收国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成果,认真完善诸如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国际惯例适用、国际商事仲裁等制度,加入更多的重要国际公约,进而制定一部完备的中国国际私法典,使我国国际私法在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得到完善和发展。
-
作者:冯同庆(1);许晓军(1)
作者单位:(1)中国工运学院
摘要:本文在大量实证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对走向市场经济的我国企业职工内部关系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引发了我国企业职工内部关系的深刻变动。其实质是向良性社会结构的转型。同时产生的职工社会问题,亦应通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创造机会和条件加以协调解决。
-
作者:杜继文(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摘要:发达于唐至南宋的禅宗,其社会基础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流民与失意的士大夫。在禅宗里,有农民和士大夫的投影。禅宗的哲学基础,集中表现在《大乘起信论》中,禅宗中主要的三个学支心学支、理学支、般若学支均可从它的体系中演绎出来。中唐以来,心学支和理学支有过争论;两宋,又有文字禅与默照禅的争论。文字禅肯定语言在掌握客观真理中的功能,直指般若空观的理论基石,它的出现,标志着对《大乘起信论》最重要的突破。禅宗内部这些争论均未很好展开,以致相互矛盾的观点常混淆在一起。禅宗具有非理性色彩,在哲学的理性思考之外,还存在另一种思...
-
作者:邓野(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以新的视角描述分析了1944年至1946年,即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转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指出,国共力量对比的相对平衡,是决定这一阶段中国政治斗争特色的一个基本点。文章认为,此间进行的关于联合政府的谈判、中苏谈判、重庆谈判,其核心是联合政府问题,这是国共两党选择不同背景,采取政治方式,展开的一场反复较量,但单纯的政治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党与武力的高度统一,决定了国共两党的政治之争只能用武力解决。
-
作者:冯天瑜(1)
作者单位:(1)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指出,将经书一类"元典"神圣化,推尊为万世不易的绝对真理,这是古代、中世纪以来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其典型形态是西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和中国古代的经学。在西方,主要是把元典神化;在中国,主要是把元典圣化。东西方文化在中世纪末期与近代的历史性进步,是突破经院哲学和经学的束缚,将元典还原为历史文献的理性努力,此即"以经为史"说。经书固然可以纳入广义史书的范围,但经书又独具自身属性和特定功能,与狭义史书有区别;经书除具有时代性外,还具有不朽性。
-
作者:薛进军(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从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了三大发展趋势,即: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日益融合、新古典主义占据统治地位、经济增长模式中越来越强调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这些趋势既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表明经济增长理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而它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策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
-
作者:王宁(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论述了宏观舞蹈研究中借鉴语言学的方法问题。作者从舞蹈与语言研究的共同特征,论证了借鉴语言学方法的必要与可能。并由此阐释了宏观舞蹈学借鉴语言学方法以进行外部形态分析的主要方法。作者还对语言学界把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对立起来的议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