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立平(1);王汉生(1);王思斌(2);林彬(3);杨善华(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北京大学社会学;(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15年来的社会结构变迁作了总体描述和概括性分析。文章认为,改革前重国家、轻社会的模式已经改变,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开始形成;社会结构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社会整合由行政性整合向契约性整合转变;国家与组织(单位)的关系由总体生存模式向独立生存模式转变;原有的城乡各种身份系列为一种新的、以职业身份为标志的身份系列所取代;全国一盘棋的区域格局被打破,地方社区开始成为利益主体。文章还指出,社会整合明显滞后所导致的分化与整合过程的不同步,是现阶段社会运行的一对基本矛盾。
-
作者:于祖尧(1);杨时旺(2);刘志彪(3);何干强(4);蔺子荣(5);单东(6);胡钧(7);陈秀山(8);方恭温(9);巫继学(10)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2)北京经济学院;(3)南京大学;(4)南京师范大学;(5)山东大学;(6)改革月报杂志社;(7)中国人民大学;(8)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9)中国财经报;(10)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命题,本身就意味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关系的认定,但是究竟公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融合、如何融合、为什么要融合?仍需要进行深入讨论。为此,本刊和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于1993年11月20—25日在南京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讨论会”,邀请全国各地的几十名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
作者:季卫东(1)
作者单位:(1)京都大学法学
摘要:本文借助于理想型(Idealtypus)和比较法社会学的方法,对日本现代化过程中法律职业的地位和功能进行了实证的和理论的分析,从中归纳出像日本这样一个非西方社会建立法治新秩序的一些特殊规律和关键因素。作者指出,法律家的职业威信是国家规范效力的可靠保证;法律家的职业自治是现代社会公正的基本前提。在轻视法科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日本改造权力结构以适应时代潮流,是从改善法律家的素质和行为方式着手的,即:利用传统科举信仰的媒介机制,通过司法考试等技术性操作,逐步在公众中树立起对职业法律家群体的尊敬和信赖,进而形成有特色的法务卡...
-
作者:衣俊卿(1)
作者单位:(1)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考察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列菲伏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认为这些在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哲学流派有一个共同的学术取向,即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它们各自提出了关于生活世界的构想理论和批判理论,这表示着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作者指出,与这一转向相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极大地拓宽了当代哲学的视野,对于丰富和加深我们关于人类社会结构、人类文明演进的内涵及内在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价值。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来说,寻求一条日常生活世...
-
作者:刘荣勤(1);秦庆武(2)
作者单位:(1)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2)山东社会科学院综合研究室
摘要:本文考察了山东莱芜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他们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做法。通过调查,作者认为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农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教育的功能,确立科教兴农的指导思想,建立农科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实现农村经济的新跃迁,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
作者:刘文海(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摘要:本文不同意一些西方学者把现代文明社会中诸种社会病归咎于技术并冠之以“技术异化”的观点。作者通过对“技术异化”思想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剖析,认为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不自主的、中性的、着眼于物质目标的理性活动;“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特定时期技术所处的社会背景;“技术异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异化,是由一定的社会建制造成的,因而通过社会改革可以消除“技术异化”。
-
作者:陶文鹏(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宋代山水诗绘画意趣的角度,揭示和概括融画入诗的宋诗艺术特征和创作经验,并进而发掘这种诗画一体化所蕴含的时代心理与审美情趣。作者认为,山水诗和山水画发展到五代宋初,已具备了某种同步同构的趋势,二者不仅在取材造境上有近似之处,而且在观照方式和表达方式上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这就使得宋代山水诗在题材范围、社会内涵、篇幅格局、意境格调以及诗人的创作心态和美学追求诸方面,都与前代山水诗有了明显的区别,从而给宋诗赋予了“画趣”的艺术特征。宋代山水诗对水墨韵味和荒远清冷意境的追求,更反映了受禅宗影响的宋代画风...
-
作者:刘康(1)
作者单位:(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系
摘要:本文评析了巴赫金以对话为核心的美学与文化理论,以及巴赫金理论对当代西方文论的深远影响,认为巴赫金关于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既宏观又微观,结合了“历史与美学的思考”。巴赫金对文学本文作的语言结构和形式的意识形态分析,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的重要发展。巴赫金理论主要包括:复调、语言杂多、狂欢化现象;自我与他者的对话和主体性建构;言谈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对话主义不仅是对转型期文化的不确定、未完成性的一种理论概括,而且提供了思索、把握当代文化的历史视界。
-
作者:宁志新(1)
作者单位:(1)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摘要:钱大群、李玉生所著《<唐六典>性质论》一文(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以下简称《性质论》),读后颇受启发。作者对《唐六典》制定过程及内容缺陷的分析是正确的,但认为《唐六典》仅仅是一部“被允许列在秘书省国家图书馆作为官方图书阅读”的“官修典籍”却有失偏颇。
-
作者:吴宣恭(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股份公司制度的产权关系、运行机制和作用,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文章认为,股份制可以在我国新的产权结构中发挥其他财产组织形式所不可能具有的积极作用,同时其产权关系和运行机制又规定了在其积极面背后还有一些消极的东西。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既要充分认识股份制的长处,继续扩大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又要如实地看到它的短处,以辩证的观点看待股份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做到兴其利而除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