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俊杰(1);穆光宗(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摘要:为了实现对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关于农民为什么要生育的解释是一种前提性认识。已有的解释如“效用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以及“社会—文化”等解释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作者从人不仅是“经济人”、“社会人”,也有对于终极价值追求的认识出发提出,农民的生育需求是一个有着一定内在层次组合的结构化动机体系,如果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由内隐到外显的顺序,它们依次为终极意义需求、情感需求、继嗣需求、社会性需求、生存性需求。篇末,作者还就工业化引起的农村社会变迁对这些需求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
作者:慈鸿飞(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本世纪30年代中国镇集的总数和2千人口以上的镇的数量提出了明确肯定的估计;并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镇集情况的对照分析,论证了近代中国镇集经济迅速发展这一主题。
-
作者:方立天(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中国佛教伦理对印度佛教伦理的继承和发展出发,分别从人生论、果报论和心性论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佛教伦理旨趣的依据、伦理价值的基石和伦理自觉的根源,从而较完整地描述了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构架、机制和功能,确认了中国佛教具有浓厚的社会伦理色彩。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将中国佛教的伦理原则和以“五戒”、“十善”、“四摄”、“六度”为核心的修为德目条分缕析,将其与世俗伦理规范相融通,并且探讨了中国佛教伦理的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
-
作者:张涌泉(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摘要:汉语文字学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学和隶书以下的近代文字学。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古文字学一枝独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代文字学却始终是冷冷清清,处于空白或半空白的境地。因而所谓文字学也就成了古文字学的同义词。本文就近代文字学的核心——汉语俗字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建立汉语俗文字学的主张,以建构完整的(而不是头重脚轻的)汉语文字学体系。
-
作者:牛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摘要:本文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共与苏联关系的发展及新中国领导人与斯大林谈判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中苏结盟是在双方不断协调战略利益关系并解决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中完成的。1950年2月14日《中苏同盟友好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苏双方正式结盟,为尔后十余年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苏联领导人在中苏结盟过程中的行为也为后来同盟的破裂埋下了种子。
-
作者:田雪原(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人口、经济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从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生产年龄人口与生产资料、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事业、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人口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诸方面,对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进而从人口数量增长、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以及工业化等因素对世界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了若干分析,指出了中国未来在协调人口、经济...
-
作者:黄少安(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既有理论的考察指出,多种哲学思潮的融合构成其基本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其中,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主,也有历史主义;在逻辑实证主义中又以证伪主义为主、证实主义为辅。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使一些尊重客观实事的产权经济学家也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受到某些影响。深入研究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正确认识产权经济学所含有的科学成份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中的地位,也有利于真正弄清楚它的值得借鉴之处和有害之处,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达到“洋为中用”...
-
作者:戚渊(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以人的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是近现代宪法的真谛。所谓宪法关系,应当是指宪法规范所调整的作为权利载体的宪法关系主体与作为权力载体的宪法关系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和价值关系。在宪法关系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的主体(公民)应该同时享有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实现自律和他律的统一,而宪法关系客体(国家)则应该具有利益性、法定性、被动性和相对独立性。宪法关系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以实践—认识为基本形式,以对立统一为基本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主要内容是“需要”和“效益”...
-
作者:张荣翼(1)
作者单位:(1)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摘要:本文讨论了词、曲、小说从中国文学的边缘文体走向中心文体的历史进程,并指出上述文体的中心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话语转型有一定联系。作者认为,词成为中心文体,一方面是由于中心意识形态话语对它做了合乎正统的阐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词作者把诗歌的写作原则植入到了词的写作中;曲的衬字和套曲形式,使得它难以进入中心文体范畴,但由于剧曲的存在以及相关的结构因素的影响,给中心意识形态留下了阐说的空间,这就促进了它的中心化;小说成为中心文体则是由近代以来对西方文化的误读造成的,同时小说的中心化也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欲以小说进行文...
-
作者:金顺福(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阐述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在性质、内容及形式等方面的区别,提出对这两类不同矛盾的处理,需要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逻辑即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作者认为,在纯形式逻辑的框架内无法区别开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因为仅用形式逻辑的概念和符号无法表示辩证矛盾中对立互补关系及它的动态性质。为此就应创造出一套辩证逻辑自己特有的形式语言。在尚未创造出这样的语言之前,作者建议暂以符号来表示辩证矛盾形式。对于辩证矛盾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作者除了作出理论和概念上的说明外,还用马克思《资本论》的材料给了具体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