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钱大群(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唐六典》不是行政法典——答宁志新先生《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读者评议”栏刊出了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宁志新先生的文章《〈唐六典〉仅仅是一般的官修典籍吗?》,对我在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的《〈唐六典〉性质论》一文中所阐述的否定《...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总目(作者后面括弧内,圆点前是期数,圆点后是页码)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世界上的作用胡绳(6·4)哲学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述评吴兆雪杨耕(1·4)论科研生产关系赵红洲(1·17)“道”的境界——老子哲学的深层意蕴蒙培元(1·1...
-
作者:陈向明
摘要: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陈向明关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学术界素有“定量”(quantitative)和“定性”(qualitative)之争。本文无意加入这种论争,而只想对国外日益兴起的新型的“定性研究方法”作一点简单的介绍和评论。因为从弄清楚这个论...
-
作者:刘笑敢
摘要:老子之自然与无为概念新诠刘笑敢本文认为老子哲学以自然为中心价值,以无为为实现中心价值的原则性方法,以道与德为自然无为提供形而上的论证,以奇正相依、正反互转的辩证法为自然无为提供经验性的支持,从而将形而上学、辩证法与自然无为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对...
-
作者:李实古;斯塔夫森
摘要:八十年代末中国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估计*李实古斯塔夫森本文以1988年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选择相对贫困线从不同的侧面测度了80年代末中国的贫困规模和贫困程度。研究表明,80年代末,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但农村贫困的地区性差异又非常明显。虽然...
-
作者:杨云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非正式迁移”的状况——基于普查资料的分析杨云彦中国人口的“非正式迁移”,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迁移形式,它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伴而生,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政策性壁垒的逐步消除而迅速膨胀。非正式迁移人口的增长,对...
-
作者:王路
摘要:论“真”与“真理”王路本文认为,真与真理是两个概念。西方哲学家所讨论的“truth”或“Wahrheit”是“真”,而不是“真理”。然而,多年来国内学术界一直以“真理”一词翻译解释西方语言中的“truth”(或“Wahrheit”)一词,由此导致我们...
-
作者:张海鹏
摘要: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张海鹏本文考察了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留日学生的情况。作者指出,在这个时期中国人赴日本留学的人数约有十万余人,远超过同期赴欧美留学的人数,但其中90%的人没有毕业就提前归国了,而且往往是为了抗议日本帝国主义...
-
作者:何勤华
摘要: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何勤华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
-
作者:张福贵;刘中树
摘要:晚明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时差与异质张福贵刘中树本文对“晚明文学与五四文学相通论”提出了质疑和反驳。作者认为,晚明文学与五四文学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精神联系,但这并不能取消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它们不仅属于两个时代,更属于两种文化。晚明文学和五四文学在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