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洪远朋(1);金伯富(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政治经济学由其学科性质所决定,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应明确界定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主张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所谓的调整,势必把政治经济学弄得不伦不类,但这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旧体系。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应根据时代特色和新的历史使命,进行理论创新,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独特的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对如何促进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和创立一门新的...
-
作者:刘福森(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完全抛开人类生存利益的尺度,把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和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尺度,必然面临种种难以解决的理论难题。而造成这些理论难题的原因在于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立论基础,是消除存在论之“是”与价值论之“应当”的区别,从“是”中直接推导出“应当”。作者指出,人类之所以应当保护生态自然,最终是出于对人类全局的、长远的生存利益的终极关怀。
-
作者:范忠信(1,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苏州大学法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法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误解:亲亲相隐或亲属容隐,是中国传统法律特有的原则或制度。事实上,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奴隶制法、封建制法到资本主义法甚至社会主义法,都存在着“亲亲相隐”之类的规定。文章在对中西容隐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阶段特征进行考察之后,主要就容隐制在中西法律传统中的相通与相异、在不同社会制度中的相近与相异、在不同法系中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作了初步的分析与归纳。作者认为,关于如何认识和评判亲亲相隐这一法律—文化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它在当代社会中可能...
-
作者:方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
摘要:本文认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道德进步必然获得新的历史形式,即从修养论道德向制度伦理转变。制度伦理是当前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其根本标准和方向是促进人本身的不断发展。文章提出了制度伦理的二重性质和三维层次结构;将制度伦理视为制度创新的内生变量,它可以降低制度创新的社会成本;并结合我国农村的变革与发展探讨了制度伦理建设的难点、对策及其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制约关系。
-
作者:袁毓林(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借助谓词隐含的观念,证明所谓自指的“者”和转指的“者”可以联系起来,用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其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作者还从句法结构的转换和生成的角度,考究“者”表示提顿语气这种表达功能的结构理据,并简要地勾画了“所”和“者”语法功能消长的历程,揭示了“者”实现提取宾语功能的两种语法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深层次的语法功能上证明近代汉语“底”来自“者”的可能性,描写并解释了近代汉语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历史来源。
-
作者:陶文钊(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摘要:本文依据美国外交档案及其他中英文资料,论述了5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演变过程,阐释了新中国政府颇有成效的反禁运努力。文章认为,50年代两国的禁运与反禁运,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场严重斗争。
-
作者:徐崇温(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批评了阿尔都塞因袭实证主义思潮,以“认识论上的断裂”论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以经验论为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时期和成年马克思的以反经验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时期的做法;剖析了阿尔都塞的所谓“反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理论,指出阿尔都塞把认识过程完全置于思想领域中的“理论实践”论是一种“颠倒了事实”的认识论;他以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去论证他的“两种客体”论是没有根据的;而他的真理本身是真理的标准论则在承袭了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的真理标准论的同时,又抛弃了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立场。因此...
-
作者:葛晓音(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关于唐代文化和风俗的“胡化”,长期以来史学家们做了许多具体例证的搜寻工作,但没有分析这些“胡化”的迹象在总体文化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和层次的深浅,从而给人造成了唐代社会在开元前后普遍“胡化”的笼统印象。本文通过初盛唐诗歌对唐前期风俗“胡化”的反映,指出唐前期文明的主导倾向仍是华化。初盛唐诗中可资说明“胡化”影响的例证很少,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游乐、乐舞等外来影响仅限于宫廷,而宫室、服饰、饮食、绘画方面吸收西域文明也仅是个别现象,不能说明整体的“胡化”;其次是由于衣食住行、宗教、艺术等属于文化的表层,传...
-
作者:夏雷鸣(1)
作者单位:(1)新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摘要:古楼兰人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罗布泊地区墓葬麻黄的文化思考夏雷鸣本文应用考古发掘资料对新疆罗布泊地区古楼兰人的墓葬麻黄现象进行了探讨。这一探讨涉及了距今3800年罗布泊地区的生态环境、古楼兰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及其饮食结构。作者从古楼兰人的生存环境探究古罗...
-
作者:许兴亚(1)
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指出,《〈资本论〉续篇探索》一书,从系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入手,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把马克思生前准备撰写《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等“六册经济学著作”的来龙去脉,基本框架和主要思想,以及与《资本论》的关系,从总体上呈现了出来。本文作者在评介该书的同时,还对资本一般的理论,对竞争、信用和股份资本的理论,对国家经济职能的理论,对世界市场、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等,作了进一步研究和阐发。作者强调,挖掘和再现马克思“六册经济学著作”的重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