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树人(1,2);喻柏林(1,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象思维”正是借助象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与大宇宙整体之象或“道”一体相通的“把握”。概念思维是以对象化和规定性为前提的思维,它所启动的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对于创造现代文明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类在运用概念思维取得巨大成功时逐渐将其绝对化或异化,以致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思潮酿...
-
作者:罗志田(1)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历史系
摘要:清季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不仅是个政治变革,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变迁、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废科举前,取士的标准已从鼓励新旧学兼通变为新学是尚,与之伴随的参考书籍的变换对印书、卖书、买书及应试者均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科举制废除后,耕读仕进的上升性社会变动取向转变,城乡逐渐分离,在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阶层不复存在。由于政教相连的政治传统中断,政统的常规社会来源枯竭,又缺乏新的职业官僚养成体制,原处边缘的军人和工商业者等新兴权势社群因“市场需求”而逐渐进据政统。而政治、军事群体的社会组成及其行为也...
-
作者:叶坦(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中国现今经济学的“根”在哪里?有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或“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如此等等,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从系统考察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辨其切实涵义与变迁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之学”与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步发展的“经济学”的分析,考证中国接受“西学”并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之努力的艰难历程。文章强调跨世纪学术深进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
-
作者:张华夏(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广义的价值概念来自系统(机体)的主体性,广义价值论的创始人是有机哲学家怀特海;系统哲学家们研究了系统论、控制论和自组织理论及其哲学意义之后,提出了自然价值、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等概念;生态哲学家则将这些概念运用于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通过上述历史分析,作者指出,生命系统的“自我”特性(自我利益、自我目的)是它具有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本体论根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广义价值的概念及其逻辑表达式,分析了它的逻辑特征,阐述了广义价值论在生态伦理和社会伦理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作者:王光明(1)
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从诗歌本体的立场出发,反思了“新诗”的观念形态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偏颇。文章认为,“白话诗”的贡献在语言变革方面,“新诗”是与“旧诗”相对的概念,它虽然对本世纪的诗歌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较难显示诗的性质与价值。中国诗歌的写作应立足于现代汉语形态,在解构与建构的双重互动中,寻找自己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
作者:纪宏(1,2);刘扬(1,2)
作者单位:(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系;(2)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
摘要:本文论述了统计学及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及其发展过程,认为统计学是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的数量表现、探索统计规律的方法论科学,而认识论、概率论以及统计应用领域中的相关学科是统计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统计指标法、统计观察法和数据分析法是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方法。文章认为,建设起中国的“大统计学”
-
作者:吴汉东(1)
作者单位:(1)中南政法学院
摘要:本文指出,自90年代以来,中国诸区域在新传播技术与新国际经济程序的推动下,加快了著作权制度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香港、澳门的相关制度在“保持基本不变”的同时还面临着“本地化”的重要任务。由于两岸四地历史与社会的差异,诸区域在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宗旨与体例、具体原则与制度等方面既表现了某种趋同,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文章在详细比较和分析异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实现协调中国区际著作权制度的设想。
-
作者:张风雨(1)
作者单位:(1)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人口中心
摘要:由于中国各省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省级水平上对生育率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很难给出较为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利用1990年我国2031个县(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生育政策等资料,分析了在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生育政策对县级生育水平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类型对生育水平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中国各民族之间生育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
-
作者:丁伟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论学,即关于治学之道的议论,是黎澍的一项重要思想成就。其精髓就是提倡解放思想,破除现代迷信、新蒙昧主义、新奴隶主义以及新老教条主义,坚持学术自由,坚持实践检验标准,致力于发现、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黎澍身体力行,毕生倡导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屏弃一切形式的本本主义。他从不满足于已有成绩,在科学的道路上奋进不已,探索不止。黎澍认为,充分的学术自由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前提,因而必须建立一种适宜的自由的学术环境,创造一种讨论学术问题的高尚风格;
-
作者:金吾伦(1,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时代特征、时代问题的科学把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以及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邓小平关于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是和平与发展,关于抓紧时机发展自己,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和思想,无一不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当今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集中体现和表达了当今时代维护和平、追求发展、锐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