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吕世伦;孙文恺
摘要:美国种族批判法学述评吕世伦孙文恺美国的批判法律研究运动(CriticalLegalStudiesMovement,简称CLS)诞生于本世纪70年代。这一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批判法学者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批判的深入,...
-
作者:于幼军
摘要:本文论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三个方面的主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普遍性与各民族、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和道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标准,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这对于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正确把握了“历...
-
作者单位:(1)香港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诗与散文同时诞生,但韵文的出现却远远后于散文。虽然商代已出现同字(音)相协的“前押韵”形式,但同韵相协这种真正的押韵形式乃萌芽于商周之际,而成熟于西周中晚期,与叠音构词、双声叠韵构词等其他声韵复叠形式大致同时发生。至此,汉语诗歌完成了从原始艺术向早期古典艺术的转变,中国第一种古典诗体——四言体也就成熟于此时。这是文学本体意识觉醒的开始,也是真正文学创作萌芽的标志,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韵文“成熟度”的认识,反过来为鉴别上古诗文真伪以及铜器铭文的分期断代。
-
作者:黄时鉴;龚缨晏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大学历史系
摘要:本文对英国学者吴芳思因马可·波罗游记中未提到长城等中国事物而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观点进行了辩驳。文章认为,修建于秦汉时期的长城,至魏晋以后已失去了标志疆界和防御外敌的作用。到了元朝,长城建筑已破败不堪。元代以前,长城在欧洲根本不为人知,更谈不上是中国的重要象征。因此,马可·波罗书中未提长城是很正常的事情。长城被当做中国的一个重要象征,是从明代才开始的。作者强调,要说明马可·波罗为什么会“漏写”一些关于中国的事物,首先必须考察这些事物在当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又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已成为当...
-
作者:车丕照(1)
作者单位:(1)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摘要:本文认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由政府控制所引致的国际冲突可分为管辖冲突和非管辖冲突。管辖冲突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国家管辖权种类的不同,而且即使各国对同一类型的国际经济交往行使同一类型的管辖权也不能完全排除管辖冲突的可能性,特别是由于保护主义管辖权的出现更使得政府控制方面的管辖冲突复杂多样。至于政府控制方面的非管辖冲突则不是有关国家的权利上的冲突,而是利益上的冲突,它产生于国家之间的利益的不一致。对于管辖冲突,可以采取协议划分管辖权、管辖让步、确立属地管辖优先原则等方式加以解决;对于非管辖冲突,则可以...
-
摘要:图书评介董辅的经济发展观董辅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8.5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责任编辑:万一。《经济体制改革研究》,79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责任编辑:李宪魁。《改革与发展——论大转变中的中国经济》,20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