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志强
摘要:本文以清代非礼制婚俗中的丧娶和收继习惯为考察对象 ,试图探讨其分布状况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各种方志和其它相关史料显示 ,这两种习俗尽管在各地表现形式略有差别 ,但当时普遍存在于全国范围内。以此为基础 ,通过对案例的考察 ,文章进一步指出 ,国家各级权力机构及民间社会对习惯的态度以各自的实际利益和现实条件为基础 ,既存在阶层性差别 。
-
作者:Jin Yuanpu Tao Dongfeng Chen Xiaoming Zhou Xian Yin Hong ·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学界 ,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崭新的学术面貌 ,这为中国人文学术的知识创新提供了某种值得关注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应看到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在处理西方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实践的关系时 ,依然存在机械照搬西方理论以宰割中国经验事实的倾向 ;没有充分注意到西方文化理论与中国现实语境的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 ,这就使得中国的文化研究在准确把握本土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适应于本土的研究范式时 ,存在着严重缺陷。这里刊发的一组笔谈 。
-
作者:葛晓音(1);户仓英美(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文系,;(2)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
摘要:本文在《关于古乐谱解读的若干问题》和《从古乐谱看乐调和曲辞的关系》两篇论文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唐乐谱中声辞配合的关系。首先通过姜白石歌谱和林谦三译谱的比较 ,认为在词的前后片旋律对应的同时 ,考虑划分节奏段落的大鼓拍号和词句顿逗的对应 ,是林谱与姜谱配词相符的两个基本点。姜谱可以作为研究唐乐谱配词的参照根据 ,主要是因为二者都是均等节拍。其次通过日本唐乐谱和敦煌谱的比较 ,发现敦煌谱的“、”号释为日本唐乐的返拨手法 ,和宋乐的“反”号有相通之处 ;指出把敦煌谱的“□”号看成“相当于现代乐谱的小节线” ,是对...
-
作者:唐军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在华北所进行的个案研究 ,以特定家族———恽家在 194 9年以后围绕吃户和搬迁为核心的自我呈现为研究的切入点 ,勾画出中国北方村落家族演变的特质。研究表明 ,仪式性的消减与事件性的加强在结构层面表征了家族从正式组织到非正式组织的形变 ,在功能层面表征了家族从满足超验的需要为基本目标向满足功利的需要为主要目标的转变。它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北方村落家族的理性生长。家族的理性生长不仅表现在价值理性层面 ,也表现在工具理性的层面。借助突发性生活事件所展开的策略性行动就是工具理性的突出表现。
-
作者:吕政(1);曹建海(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摘要:作为经济学最核心内容的竞争理论 ,其发展几乎贯穿了整个经济学说历史演变的全过程。但总体来说 ,这一研究脉络的分析方法主要限于理想化的、静态的、均衡的分析 ,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释市场失败和竞争的激烈争夺过程 ;对竞争必然促进经济福利的盲目信念也使其忽视了对经济生活中经常存在的过度竞争现象的研究。本文认为 ,至少从经济福利角度来看 ,确实存在竞争强度过大并造成经济效率和经济福利损失的过度竞争。在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下 ,政府限制潜在竞争者进入的政策不一定是合理的 ,重要的是应严格区分“是否存在过度竞争”和“是否应该限...
-
作者:柯荣住
摘要:本文引进制度变量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修正 ,在博弈论的框架内讨论城市的就业控制与城乡人口迁移 ,指出这时城乡人口迁移规模是内生变量 ,就业控制和迁移规模其实是由政府和迁移者的Cournot博弈均衡决定。然后文章分析了这种均衡在长期中的稳定性 ,指出了制度变迁的几种可能性特别是被锁定的条件 ,并用实证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了检验和修正 。
-
作者:樊胜岳(1);高新才(2)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治理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仍然以每年 2 4 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的治理模式进行反思 ,寻找它的症结所在。当代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经济活动对资源的破坏而造成的 ,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压力过大。然而 ,荒漠化治理措施恰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 ,它将荒漠化的防治和发展经济密切结合起来 ,从而为我国的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作者:李文阁
摘要:近代哲学的世界观是一种科学主义世界观 ,从马克思开始 ,西方哲学出现了由科学主义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由本质主义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折。生成性思维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 ,其特征为 :重过程而非本质 ,重关系而非实体 ,重创造而反预定 ,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 ,重非理性而反工具理性 ,重具体而反抽象主义。由于对生活和生成的不同理解 ,现代哲学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成观 :现代西方哲学所理解的生活世界主要是指人的日常生活 ,其生成性思维只见生成的非确定性 ,“遗忘”了生成的确定性 ;而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 ,生活世界是一个...
-
作者:风笑天
摘要:本文运用 5次大规模调查所得的资料 ,以同龄非独生子女作为参照对象 ,将青少年问卷与家长问卷相互对比 ,从性格特征、生活技能、社会交往、社会规范、生活目标、成人角色、自我认识等方面 ,描述和分析了中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研究表明 ,从总体上看 ,城市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是正常的 ,他们与同龄非独生子女之间在社会化各个方面的相同点远多于相异点。文章还根据研究发现 ,提出了“消磨—趋同”、“变异关键年龄”、“社会交往补偿”
-
作者:陈振明
摘要:在当代西方政府改革浪潮的冲击下 ,世纪之交的西方公共部门管理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出现了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向“新公共管理学”的范式转变。“新公共管理”既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新理论形态 ,又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本文评述了这种“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形成与特征 ,成就与问题 ,以及借鉴与启示。作者认为 ,“新公共管理”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对于我国公共管理以及行政管理学科的知识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