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小虎(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犯罪原因在于社会综合因素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层析出诸社会因素中作为犯罪原因的决定性变量 (包括变量间关系、变量等级等 )。本文以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 ,从社会结构的视角解析犯罪 ,提出犯罪原因的化解阻断模式理论 ,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犯罪主要是缘自社会分化过程中社会结构方面无以化解的紧张及其在个体生活中的投射。同时 ,本文将抽象的理论命题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 ,致力于思辨与经验的结合。本文所揭示的犯罪人认识上的违法成本低廉是决定当代中国社会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 ,以及由此所引申的遏制犯罪的关键性措施 。
-
作者:袁志刚(1);朱国林(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经济系
-
作者:赵新平(1);周一星(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
作者:王逸舟(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摘要:国家利益的界定 ,有内在的和外部的两方面因素。所有这些因素中 ,既有给定的、不会改变的内容 ,它往往决定着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外交的基本方略 ;也有不断变化的内涵 ,它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主要指广义上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国家政体形态 ,外生变量主要指一个国家的外部环境所包含的各种相关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讲 ,国家利益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加权指数。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负有更大国际责任的国家 ,因此在思考国家利益之际 ,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
-
作者:刘刚(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理论。通过企业的同质性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作是完全同质的最优化生产者 ,从而证明价格是资源配置中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由于坚持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考察企业 ,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企业本质和行为的分析存在着重大缺陷。事实上 ,作为历史发展的有机体和长期内部知识和能力积累的结果 ,现实的企业是异质的。在不确定性条件下 ,企业竞争行为的内生性和多样性是现实经济持续变迁的根源。
-
作者:武寅(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摘要:日本近代民主制的建立 ,实质上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移入为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 ,以西方政体模式为参照和手段 ,对自身传统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扬弃的过程。这是一个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育成熟而逐渐进行的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政治传统中不适应新的时代需求的成分被抛弃了 ,而有助于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和确立新的经济基础的成分则积淀下来 ,成为新的上层建筑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成为反映新的政治体制特点的典型因素。日本近代民主制的建立过程表明 ,采取何种政权组织形式 ,最终要根据政权建设的根本任务来...
-
作者:张曾芳(1);张龙平(2)
作者单位:(1)江苏省社会科学院;(2)广州军区总医院政治部
摘要:本文立足于精神产品特殊的商品属性与社会属性 ,揭示了文化物化形态由产品、商品直至产业的内在逻辑过程 ,考察了当代文化产业作为人类经济史上第五次产业群体兴起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及其经济与文化意义 ,剖析了文化产业运作中的双重价值规律 (商品价值规律与社会价值规律 )及其作用方式 。
-
作者:王光明(1)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从诗歌与时代的紧张关系入手 ,观察边缘境遇中 90年代中国诗歌的反思与寻求。文章认为 ,90年代中国诗歌是反省的、过渡性的诗歌 ,不以形成某种典范或出现杰出诗人为标志 ,而以个人意识、感受力的解放和趣味的丰富性见长 ,具有疏离“重大题材”与共同性主题 ,用语言破解权力与暴力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以“反讽”、“叙事性”等语言手段探索了包容矛盾复杂的现代经验的可能性。这种诗歌的特殊意义在于 ,它偏正了 2 0世纪中国诗歌主流强调抒情批判而相对忽视言志 ,重视群、怨而兴、观不足的现象 ,重新理解和实践了五四时期提出的诗歌“具...
-
作者:潘锦棠(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摘要: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有性别利益问题 ,即养老金在两性间的分配和男女劳动就业权利问题。由于与男性相比 ,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低、工资收入低、平均寿命高 ,具体保险规定的设计就可能在养老金分配上产生有利于女性或不利于女性的结果。评判性别利益公正与否的标准是 :1 养老社会保险应承担受保人长寿风险 ;2 在一般情况下 ,同时退休的男女职工退休金之差距应小于 等于其退休前工资之差距。根据这两条标准 ,可以判定我国现行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处理性别利益方面确实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修改不合理的规定 ,保证女性的正当利...
-
作者:牛大勇(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历史系
摘要:近年解密的美国政府文件表明 ,肯尼迪当政时曾密切关注中苏分歧的发展 ,并试图通过美苏首脑会谈、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延迟中国核武器试验、心理舆论战等手段 ,利用中苏分歧。但是 ,中苏关系尚未达到破裂地步 ,美国政府不敢确信国际共运内部矛盾是不可弥合的 ,不能排除中苏重归于好共同对敌的可能性 ,并认为在中苏之间 ,中国更敌视美国、更坚决地支持世界各地反帝斗争的一方。所以 ,它特别谨慎地注意让中苏分裂的趋势自然发展 ,尽量避免任何可能促成中苏和解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