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瀚(1);温珍奎(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作者:郑毓盛(1);李崇高(1)
作者单位:(1)香港浸会大学经济学系
摘要:中国的改革具有明显的地方分权特征。一些学者认为 ,地方分权促进了市场的竞争 ,但另一种观点则指出 ,这种改革造成了地方分割 ,产生了市场扭曲。本文利用实证方法 ,将中国的宏观技术效率分解为省内的技术效率、产出结构的配置效率及省际要素配置效率。结果表明 ,前者自改革以来已大幅下降 ,但后二者却呈现上升的趋势 ,反映了地方分割带来的巨大效率损失。
-
作者:李强(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本文运用推拉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农民工流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作者认为 ,中国的推拉模式与国际上相比存在着巨大差异 ,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户籍制度。户籍是影响中国城乡流动的最为突出的制度障碍 ,它不仅对推拉发生一般的影响 ,而且还使得推拉失去效力。这样 ,中国的人口流动将不再遵循一般的推拉规律。推力和拉力之所以失去效力 ,是因为流动农民工在长期户籍制度的影响下心理发生了变形。本文运用生活目标、生活预期、心理定位和生命周期等概念来分析这个过程。
-
作者:叶澜(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
作者:豆建民(1)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摘要:本文在区分人力资本“潜在价值”和“实际价值”的基础上 ,把分享企业剩余 (利润 )理解为企业中对人力资本“实际价值”的间接定价机制。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的分享比例取决于人力资本的自身属性以及社会制度环境。在现实企业中 ,不同属性的人力资本对企业剩余具有不同的分享方式和分享机制。有限合伙制基金中 ,管理型人力资本 2 0 %左右的剩余索取权通过合伙契约方式被明确规定下来。高新技术企业创立时 ,技术型人力资本被直接纳入企业股本中 ,以实际股份享有相应的剩余索取权。股票期权制和期股制中 ,经营者的管理型人力资本以“期...
-
作者:张建伟(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法律改革的历史过程,并揭示了其背后蕴藏的经济逻辑。在和俄罗斯的“大爆炸式”改革相比较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中国法律改革的特点在于,它是在政治秩序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种“变法”模式由于充分注意到政治的交易成本,采取了一系列极富特色的改革策略,使中国的经济转型表现为一个平滑的、连续的政治经济过程。中国法律改革的经验已对主流法律经济学的观点构成强有力的挑战。它的法律经济学含义是:政治过程在短期内是影响法律改革绩效的关键变量,治国者要想使转轨成为一个平滑、连续的过程,就必须注意在改革的每一步尽量减...
-
作者:李君如(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校
摘要:“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各方面具体的要求 ,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就是要把一个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目标 ,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所作出的“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
作者:张曙光(1)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是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在努力推动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中实现理论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最近联合举办了“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学术论坛 ,积极探索创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问题。本刊特发表这组文章 ,以反映此次论坛的部分成果。
-
作者:张卫中(1)
作者单位:(1)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时间是小说艺术的一个要素 ,它是作家把握生活、进行艺术体验非常重要的方式 ;现代小说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之上。 80年代以来 ,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中国作家开始了在时间艺术上多方面的探讨 ,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线性时间 ,建立了多元的时间结构。新时期中国作家在时间艺术上的探索主要包括三种模式 ,即心理时间、迷宫时间和宿命时间 ,这对开拓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 ,提高它的艺术品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国作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立足本土文化 ,找到现代中国人自己的时间意识和体验 ,创造更为丰富而独特的时间形式
-
作者:鲍宗豪(1)
作者单位:(1)华东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