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元元(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在现代中心主义的视角下,神灵信仰往往被视为事实探知、尤其是案件侦破过程中事实探知的障碍。然而,在古代司法实践的“用谲”中,却不难发现其对发现事实真相、正确认定因果关系的积极意义。本文以《折狱龟鉴》中“摸钟辨盗”的故事为例,运用博弈模型进行简要的数量关系推演,分析故事蕴涵的信息自我披露原理,揭示神灵信仰基于激励兼容约束的满足而对信息自我披露机制有效运转的构成性作用,以及神灵信仰对于古代社会刑罚安排严厉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该机制的适用边界、前景去向给出一个唯物论解释,以期为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更全面、细...
-
作者:贺喜(1)
作者单位:(1)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摘要:在海南,王朝的教化与地域社会之间的契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中华帝国政治—文化势力向边缘地区推进进程的一部分。明代前期里甲制度以及王朝教化在海南儋州的落实与推行,说明王朝的制度、秩序以及礼仪的建立与推广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行为,也是地方民众根据自身的传统、利益、情感,选择和创造的结果。为解决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里,不同地区在与国家的整合过程中,制度和文化是如何在具体的时空领域推行的问题,提供了一个个案。
-
作者:张复明(1);景普秋(2)
作者单位:(1)山西大学管理学院;(2)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
作者:陈晏清;郁建兴;衣俊卿;孙正聿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公平、正义、权力等体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相应,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进行哲学思考的政治哲学开始兴起。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遗产提供的丰厚思想资源,深刻揭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自身的理论田难,批判地吸取其有价值的理论资源,深入反思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作出深刻的理论回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长期...
-
作者:任平;欧阳康;冯平;鞠实儿
摘要:本组文章是上一期哲学栏目中的专题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续篇。其中,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指向一种“问题视域”的立场和范式,引领我们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提出的“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反思和解答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在场的主要方式。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从哲学合法性追问的问题维度,探讨了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认为哲学研究是在对于人性的深层发掘和对世界价值意义的探索与创造中互动性地展开的。复旦...
-
作者:衣俊卿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为标志,政治哲学研究在西方全面复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话语政治理论、后现代政治理论、后马克思主义等都成为政治哲学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同传统政治哲学相比,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变,在于从宏观政治哲学向微观政治哲学的范式转变。
-
作者:郁建兴
摘要:自1971年罗尔斯发表《正义论》引发政治哲学复兴以来,西方左翼学者对建构或重建一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尝试值得研究。我国哲学界、政治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注还只是最近的事情。用回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独特性质作为这一事业的开端是适当的。因而,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着的问题:在马克思那里是否存在一种政治哲学?如果有,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政治哲学?在今天建构或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事业中,如何对待马克思的思想遗产?
-
作者:冯平
摘要:一个半世纪之前,马克思完成了一次哲学的重要变革,这次变革是以实践原则的确立为标志的。实践原则有三个基本的含义:(一)人类生活及其与此相关的一切是哲学关注的唯一对象;哲学所研究的任何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二)哲学解释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哲学研究的最终价值目标,解释世界是哲学提供改造世界思路的前提和手段。(三)人对世界的改造所遵循的是价值原则,即按照人的尺度利用物的尺度,为实现关于未来的理想而改造现实世界。这三重含义的一个逻辑延伸是关于哲学本身的,即:衡量哲学提问和解答...
-
作者:孙正聿
摘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需要一系列艰苦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前提性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及其所具有的研究范式意义的理论分析,就是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陈晏清教授的文章集中地提出和探讨了某些前提性问题,衣俊卿教授和郁建兴教授的文章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的理论资源,以及这些理论资源所具有的研究范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