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国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100732
摘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对改革开放30年作一个总体性的思考,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都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过程,只有不断地对一些新矛盾进行新的反正,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转向新的综合。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30年,我们既要充分肯定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内部的矛盾、生产关系内部的矛盾,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等等问题。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在继续坚持市场改革的同时,要重新强调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关于所有制...
-
作者:刘石(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诗画相分是西方文艺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占主导的传统,其中不少观点在今天看来,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一些中国学者对西方诗画相分的理论缺乏充分的辨析,往往囿于字面的相似,将其与中国诗画一律的理论混为一谈。西方诗画相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和诗优画劣论,但若从学理出发,莱辛的诗画观可商榷之处甚多。诗画不同却平等的两个艺术门类,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我们在分析诗画关系,尤其是分析与西方迥然不同的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时,不应唯莱辛诗画理论的马首是瞻。
-
作者:张俊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06
摘要:1948年初发生的港英政府强拆九龙城民居事件,再次触发中英围绕九龙城主权问题的交涉,并引发内地民众抗议港英当局行径的浪潮。广州成立粤穗各界对九龙事件外交后援会,并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面对民情愤慨,以国民党广州市党部主任高信为首的CC派为捞取政治资本,同时为防止中共地下党借机活动,高调出面组织并领导了广州各界的示威活动。然而,由于广东地方派系林立,各方互不配合,游行示威行动最终失控,酿成火烧英国驻粤总领事馆的沙面事件,令国民政府在外交上陷于被动。
-
作者:罗培新(1)
作者单位:(1)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上海200042
-
作者:童世骏(1)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200020
摘要:"重叠共识"是罗尔斯为处理当今社会如何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协调行动和稳定秩序的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可以区分出"重叠共识"的几个不同层次:持不同观点的人们都以合理的态度彼此相待;基于不同价值的人们从各自角度出发或通过采纳彼此视角而支持共同的规范;以及目前持有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们,努力寻求未来的彼此理解乃至"视域融合"。"重叠共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重要的是不仅在政治哲学中讨论"重叠共识",而且在政治文化中寻找"重叠共识",尤其是在政治实践中构建"重叠共识"。但不能因此把"重叠共识"的有...
-
-
作者:王绍光(1,2)
作者单位:(1)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适应能力对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要,因为人类社会必须应对种种复杂局面、未知环境、不确定性、价值和利益冲突;而所有人,包括决策者、政策研究者和专家都只具备有限理性。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学习。依据学习的推动者(决策者或政策倡导者)和学习源(实践或实验)两个向度可区分出四类学习模式。通过考察中国农村医疗融资体制过去60年的演变历史,发现我们的决策者和政策倡导者能够利用各种形式的实践和实验进行学习和获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进而调整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此间高适应体制的"中国模式"逐渐成型,其活力来源于从不相...
-
作者:朱德发(1)
作者单位:(1)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济南250014
摘要:虽然当下的中国处于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以往的建立于进化论、阶级论和启蒙主义的文学史观也是颇有价值的;但是,进入21世纪,由于"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也由于社会时空、文学功能和美学趣味的巨大变化,教材型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社会和文学的发展需要,因此亟待重建和确立一个更为公正、平等与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是以人道主义为最高原则,以真、善、美为三个闪光点,其最大优势是具有普适性、超越性、公正性和人本性的功能特点。
-
作者:王利明(1);易军(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872;(2)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10008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法在价值与体系方面均取得进步,具体表现为人的私法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私法自治基石性地位的奠定、私人利益与私人权利得以确立并获确实保障、民法的科学性得到长足发展等。不过,现行民法在形式理性化的程度上仍有改进的空间。对中国社会而言,坚持民法的自主性、形式化发展方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必须通过保持民法一定程度的开放性来克服形式理性法的某些内在缺陷。
-
作者:裴长洪(1);彭磊(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摘要:中国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流通领域长期存在高度集中而又封闭分割的特征,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内贸与外贸相互隔绝,存在两个管理体制和两种政策环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流通领域的体制环境已经面貌一新,开放型现代流通体制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WTO接轨的商务管理体制已见雏形,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延伸促进了体制创新。改革的主要经验是,以对外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遵循先易后难、边破边立、逐步完善的渐进路径;突破传统商品流通领域框架,建立了容纳更多服务业的新商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