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仰海峰(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100871
摘要:如何理解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思潮这三条线索的内在关系,是当前马克思思想研究中最为根本、也最为困难的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这三大组成部分被划归为三个不同的学科,这种学科壁垒使我们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当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关系为主线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性思想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只有理解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理解他对从政治经济学出发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从而从根本上揭示马克思思想中这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在关联。在这一新的理论视域中,历史唯物...
-
作者:刘晓力(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摘要:安迪.克拉克和戴维.查尔默斯(A.Clark&D.Chalmers)通过引入"延展心灵"概念提出了一种对于认知和心灵本质的新说明,认为外部物理的和社会的环境也是人类认知主体和心灵的构成要素,并以"认知不局限在头脑中"和"心灵可延展到世界"两个论题,主张最终取消心灵与世界的根本界限。在此基础上克拉克等人又将这一主张进一步拓展为一种新的"延展认知研究纲领",试图实现认知科学中的涉身认知和嵌入式认知的"新综合"。文章结合西方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相关争论,对克拉克和查尔默斯的"延展论题"的论证进行分析,给出质疑"延展心灵论题"的理由,同时指出,试图...
-
作者:罗振亚(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文学院
摘要:"小诗"是中国现代非常重要的文体,它曾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家喻户晓。然而,对它的来源,学术界却早有定论,一直认为主要是受到印度泰戈尔的直接影响。其实,中国"小诗"域外传统的主体乃日本俳句,而周作人和泰戈尔只是俳句影响"小诗"的两座"文化桥梁"。俳句的精神浸染,使"小诗"擅长写景和注意纯粹的诗意建构,具有一种"冥想"的理趣和感伤的情调。俳句的形式导引,使"小诗"崇尚简约,以象写意,从而获得了淡泊、平易、纤细的审美趣味,也饱含了再造空间的瞬间"写真"风格。当然,"小诗"与俳句的理趣、禅悟倾向有很大距离,很多"小诗"也未真...
-
作者:刘为钦(1)
作者单位:(1)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撰文指出,高尔基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于是认为最早提出"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是高尔基;进入21世纪后,钱先生又说,"文学是人学"的发明权应归属于泰纳。事实上,高尔基未曾提出过"文学是人学"的建议,泰纳也没有作过"文学是人学"的完整表达。不过,尽管如此,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与文学生态中,能提出"文学是人学"的命题,并阐释文学的"人性"品格,这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才情,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在后来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中,这一提法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不过,也应看到,"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
-
作者:荣剑(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研究员广州510275
摘要:对中国史学理论若干前提性问题的重新思考,是对以往那些无可置疑的理论前提和历史前提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也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核心价值的辩证把握和具体运用,即从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比较历史研究的方法、历史事实及其规律的认定、历史观和历史价值观的阐释上,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传统,把现实、历史、理论和价值统一起来,形成整体的长时段的大跨度的观察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在历史的客观分析中建立起历史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是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历史的基本尺度。用欧洲中世纪社会演变的资本主义前途来评判中国近代以来制度危机的...
-
作者:潘文卿(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直接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不存在全域性的σ-收敛,全域性的β-绝对收敛趋势也不明显,但却存在着东部与中部两大"俱乐部"收敛的趋势,而西部地带的收敛特征并不显著。Theil指数的分解表明,σ-收敛指数的增大与波动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的增大与波动主导的,东、中、西内部省区的差异在缩小。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统计数据无法直接显现的结果:一方面,将省区间的关联效应纳入模型后发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存在着在全域范围内的β-绝对收敛特征。另一方面,1990年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收敛特征:1990年前,不仅全国范围内的β-绝对收敛特征显...
-
作者:朱刚(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200433
摘要:唐宋古文运动的相关史料中,以否定的记录立场呈现了一个"怪文"的系谱:从中唐古文的奇崛文风,到北宋前期的一批偏激的古文家,然后是景祐"变体"、庆历"太学新体"、嘉祐"太学体"一脉,再续之以熙宁后的"经义"文。此种"险怪"文风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在于科举士大夫阶层的兴起与科举考试内容之间的矛盾,并结合思想史上"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以及宋代新儒学向"性命之学"发展的趋向,重新审视"怪文"承载激进思想的历史意义。再通过宋代的主流思想家对欧阳修"晚年文衰"的批评,考察古文与新儒学先合后分的关系,从而获得对于古文运动较为全面的认识。
-
作者:林伯强(1);姚昕(1);刘希颖(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阶段性特征、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以及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制约,都要求中国能源战略,尤其是能源结构战略,进行相应调整。以往中国的能源战略规划主要是从能源储备和能源生产,即能源供给侧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能源结构战略亟待调整。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管理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要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一个约束。建立优化模型,得到反映节能和排放约束下的最优能源结构,进而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能源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
-
作者:童星(1);张海波(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南京210093
摘要:在灾害管理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形成了"工程—技术"、"组织—制度"、"政治—社会"三种研究传统和与之相应的"灾害"、"危机"、"风险"三大核心概念。随着现实的发展,"灾害"概念在管理实践中逐渐被"突发事件"概念所取代。在风险、突发事件、危机这三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是风险与危机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二是突发事件将这种潜在的因果关系显性化。与此相应,应急管理也扩展为包括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在内的动态管理过程。这个分析框架可以对应急管理功能定位、应急预案绩效分析、治理结构优化、突发事件问责和群体性事件治理进行分...
-
作者:李培林(1);李炜(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基于2006年和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对近年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近两年的新变化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就业和生活压力加大的影响下,其社会安全感、公平感、满意度和未来预期却都有所降低。这种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应当引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