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元元(1)
作者单位:(1)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基于媒体话语的压力型立法是立法者信息能力不足的产物。在信息的视角下,如果立法者的信息能力不能有效应对现代法律规制活动的知识挑战,那么将无法抵御媒体话语的过度渗透,导致立法与媒体之间的关联过于紧密,形成一旦媒体热议、立法积极跟进的压力型立法现象。法律制度是具有恒常性的规则,而压力型立法往往失却应有的冷静、客观、慎重与全面,展现出背离理性立法的内在机理的决策特点,引发一系列既不公平、也无效率的再分配效应。压力型立法凸显了信息能力在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设计中的重要性,应当实施立法绩效评估制度,以此为立法者重塑...
-
作者:鞠实儿(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认知与逻辑研究所,教授广州510275
摘要:广义论证概念扩大了逻辑家族成员,使之包括现代文化之外其他文化的逻辑。对阿赞得人(Azande)的田野考察报告,以及中国古代逻辑和佛教逻辑的研究成果,从描述的角度为"逻辑相对于文化"这一命题提供事实根据;采用演绎论证作为元方法说明现代文化中的逻辑和其他文化的逻辑在现代文化中的译本具有文化相对性;借助民族志和历史学研究成果说明其他文化的逻辑本身也具有的文化相对性;通过语言博弈和生活形式概念说明作为元方法的演绎论证同样具有文化相对性。上述研究方法和结论可拓展到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领域。
-
作者:方志远(1)
作者单位:(1)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摘要:明朝嘉靖、万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自由奔放"时代。这一时代成就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山人"群体,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山人"运动,演绎了一段显现并影响中国近两百年社会风貌的"山人"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晚明政局的纷纷扰扰。政治(北京)、经济(苏松杭嘉湖及其周边地区)、文化(南京—苏州)三大中心,以及仕途、财富、文化三重价值标准相继形成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由于国家权力主导作用的缺失,人心涣散,"庙堂"是非被嘲弄、被唾弃,非主流思潮扮演着"正统文化"、"时代精神"的角色,晚明政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