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铁仙(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200062
摘要:提到中国的文化传统,一般人总是只将它与中国古代文化联系起来。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个文化传统,那就是五四新文化。目前,对于中国这两个文化传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和看法,而由此产生的偏向、矛盾、困惑成为学界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近些年,由于"国学热"的兴起,导致人们忽略、淡化甚至忘却五四新文化传统,不少人过分热衷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且将之视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这种看法是极端错误的,只能促使社会倒退。五四新文化则一直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专制主义思想作为主导线索进行批判,认为必须克服这一国民劣根性,才能实现中国...
-
作者:李本森(1,2)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法学院
-
作者:王雨辰(1)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教授哲学博士武汉430073
-
作者:林闽钢(1);吴小芳(2)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南京210093;(2)南京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南京210093
摘要:东亚社会福利发展的研究,是当今比较社会政策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且逐渐与欧洲传统的福利国家研究呈东、西辉映之势。为探讨东亚在迈入老龄化社会后,生产性福利体制所发生的变化,通过代际分化视角的建构,以年龄支出比率作为分析基础,发现东亚福利体制开始回应老龄人口的福利需求,日本、台湾地区和韩国已经开始进入"后生产主义福利体制"。比较而言,中国大陆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也通过社会保障政策改革和发展来回应社会福利的需求与经济发展的挑战,通过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相互融通与相互促进,开始确立更全面性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方向。
-
作者:杨联芬(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北京100875
摘要:五四新女性是在学校这一现代教育平台由新文化启蒙话语塑造而成,她们的意识形态认同来自新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正义伦理;而她们的性别认同及相应的关怀伦理,却使其对"旧道德"下的女性同类有更多同情。为实现个人权利、维护神圣恋爱,她们"忽略"名分、委屈尊严,在新旧道德的模糊地带与有妇之夫结成特殊婚姻。而非正常婚姻关系的缺憾,爱情中隐含的性别等级,个人自由与关怀伦理的对立与冲突等,都导致她们陷入认同危机。新女性身份认同的困境,体现了"五四"正义伦理的道德局限,而五四文学表达的某种匮乏,亦源自这个局限。
-
作者:蔡拓(1)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教授哲学博士北京100088
摘要:随着国际体系转型的加速与加剧,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结构性压力与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的实力也在发生迅速变化,中国自身国际定位也随之产生了某些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要明确当代中国的国际定位,需要立足于以下四个维度:中国实力的现状与评估、中国与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关系、中国自身的特质与价值追求、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可挖掘的优势与着力点。在对这四个方面充分考虑的基础上,中国国际定位应该确定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是国际共同体中理性且负责任的成员,它应成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合作者、现存国际法...
-
作者:王凤才(1,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200433
摘要:承认理论是霍耐特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的核心。阐发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的必要性,是霍耐特创立承认理论的前提;而对社会哲学进行反思与重构,则是阐发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的必要性的前提。在考察社会哲学的传统与现状的基础上,霍耐特在现代性悖谬批判的意义上,将社会哲学界定为"社会病理学";并认为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说"卢梭是社会哲学的奠基人"。作为"社会病理学"的社会哲学,在19世纪,经由黑格尔、马克思到尼采才得以真正形成。20世纪社会哲学发展,从卢卡奇到阿多尔诺、从普莱斯纳到阿伦特,是历史哲学路径与人类学路径此消...
-
作者:陈忠(1)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苏州215123
摘要:全球发展公正性是权利伦理与责任伦理、现代伦理与历史伦理、主体伦理与生态伦理、个体伦理与整体伦理的具体统一。全球发展公正性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现代性、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总体逻辑"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握,需要观念、制度、行为等方面的全面调整。在权利与责任的具体历史统一中,"有限全球权利与有限全球责任相统一"是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的重要原则。"中国新殖民论"与西方中心论有内在相关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实践,及其对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历史推进,是对"中国新殖民论"的有力批驳。
-
作者:马骏(1,2)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2)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广州510275
摘要: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谁来使用权力?如何使用权力?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通过历史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19世纪的欧洲道路、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这意味着,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家转型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一条政治问责的中国道路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