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学明(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上海200433
-
作者:林暖暖(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法学院硕士生,上海200433
-
作者:李子奈(1);齐良书(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对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几个哲学基础问题的讨论,有以下结论。广义的或者说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并不是一般认为的"只能检验,不能发现",而是一个能够作出科学发现的研究全过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阶段的演绎与模型检验阶段的归纳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辩证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认识论。在方法论上,计量经济学既不是完全的证伪主义,也不是完全的实证主义,而是两者的综合。在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模型设定中必须坚持"从复杂到简单"的思想路线和技术路线,在模型检验中确保样本数据的质量并对数据作出必要的检验和技术处理。要正确理解...
-
作者:顾昕(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1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共财政在卫生筹资领域的责任弱化,导致民众医药费用的负担大大加剧,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不公。自2003年以来,这种局面开始逆转,中国卫生总费用中公共筹资或者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开始接近并将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公共财政的转型在医疗卫生领域有了充分的体现,即政府不再独揽卫生筹资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责任,而是通过公共财政筹资优势的发挥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动员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在服务提供方面引入竞争。政府还调整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向,强化对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
-
作者:常彬(1);杨义(2)
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保定071002;(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836
摘要:东亚睦邻关系源远流长,近百年来却遭到严峻的挑战。在民族国家的多事之秋,中国文学和中华民族一道承担苦难,思考出路,在关注自己启蒙、救亡、独立和振兴的同时,也关注对自己的命运发生过深刻影响的国际力量,对朝鲜半岛民族国家的关注和认知具有特殊的文化情感和命运体悟。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对朝鲜的认知经历了四个阶段:以朝鲜的亡国为鉴镜,反省危机四伏的中国现状;引朝鲜人民为共同抗敌、休戚与共的战友;在南北朝鲜分裂的局面下,引北方为战友使南方处于缺席状态;在"华风"与"韩流"的互动中,把文学对韩国的认知推向穿透历史、牵连血性的深...
-
作者:易延友(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被告人的对质权,因此,刑事证人出庭问题基本上可替换为以被告人对质权为核心的必要证人出庭问题。由于中国的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未赋予被告人对质权,实践中必要证人出庭率仅为25%左右。这种无对质权语境下的刑事审判,通常表现为积极的实体真实主义、定罪量刑的非精细化操作和裁判正当性来源的单一化。为改变这一局面,有必要确立对质权制度及相应的保障机制,以实现准确定罪、公正量刑,防止无辜者被错误定罪,并实现法院判决正当性来源的多样化,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法院的权威,促进中国的法制建设。
-
作者:仰海峰(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100871
摘要:如何理解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思潮这三条线索的内在关系,是当前马克思思想研究中最为根本、也最为困难的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这三大组成部分被划归为三个不同的学科,这种学科壁垒使我们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当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关系为主线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性思想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只有理解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理解他对从政治经济学出发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从而从根本上揭示马克思思想中这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在关联。在这一新的理论视域中,历史唯物...
-
作者:刘晓力(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摘要:安迪.克拉克和戴维.查尔默斯(A.Clark&D.Chalmers)通过引入"延展心灵"概念提出了一种对于认知和心灵本质的新说明,认为外部物理的和社会的环境也是人类认知主体和心灵的构成要素,并以"认知不局限在头脑中"和"心灵可延展到世界"两个论题,主张最终取消心灵与世界的根本界限。在此基础上克拉克等人又将这一主张进一步拓展为一种新的"延展认知研究纲领",试图实现认知科学中的涉身认知和嵌入式认知的"新综合"。文章结合西方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相关争论,对克拉克和查尔默斯的"延展论题"的论证进行分析,给出质疑"延展心灵论题"的理由,同时指出,试图...
-
作者:罗振亚(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文学院
摘要:"小诗"是中国现代非常重要的文体,它曾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家喻户晓。然而,对它的来源,学术界却早有定论,一直认为主要是受到印度泰戈尔的直接影响。其实,中国"小诗"域外传统的主体乃日本俳句,而周作人和泰戈尔只是俳句影响"小诗"的两座"文化桥梁"。俳句的精神浸染,使"小诗"擅长写景和注意纯粹的诗意建构,具有一种"冥想"的理趣和感伤的情调。俳句的形式导引,使"小诗"崇尚简约,以象写意,从而获得了淡泊、平易、纤细的审美趣味,也饱含了再造空间的瞬间"写真"风格。当然,"小诗"与俳句的理趣、禅悟倾向有很大距离,很多"小诗"也未真...
-
作者:刘为钦(1)
作者单位:(1)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撰文指出,高尔基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于是认为最早提出"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是高尔基;进入21世纪后,钱先生又说,"文学是人学"的发明权应归属于泰纳。事实上,高尔基未曾提出过"文学是人学"的建议,泰纳也没有作过"文学是人学"的完整表达。不过,尽管如此,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与文学生态中,能提出"文学是人学"的命题,并阐释文学的"人性"品格,这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才情,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在后来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中,这一提法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不过,也应看到,"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