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蓝(1)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089
摘要:国际联盟是人类经过一场空前的"大战"之后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常设国际组织,是主要战胜国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它们自身的需要,在吸收了欧洲协调体制及其他国际组织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为维持战后世界和平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典型代表。建立国际联盟的讨论主要在英国和美国之间进行,最终建立的国联以《国际联盟盟约》为国际法的主要依据,从组织机构和组织职能两大方面,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但是,《国际联盟盟约》在保持和平、维护集体安全、制止战争等决策机制方面存在巨大漏洞和严重问题;国际联盟权力极为有限;大国强权政治盛行,...
-
作者:张文喜(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在西方的概念丛中寻找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依据并无依据。人们会说,相对于管理合理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直至目前还没有走出缺失治理合理性困境。这种西方舆论应当从根本上加以清理。需要强调的是,"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本质上是为社会主义道路独立于自由资本主义道路的荣誉提供经典论证。只有从由其自身原则所支配的意识形态视角出发,才有可能对具有特殊社会政治意义的治理概念进行阐释。这直接关涉到能否保证社会主义真理体系的揭示问题,关涉到如何保证国家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创新问题。坚持中国特色...
-
作者:李钢(1);廖建辉(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国网能源研究院
摘要:一、引言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工业化进程对世界发展意义重大。工业化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改变了人们使用能源的方式,然而化石燃料在短时间内集中利用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结果,其中由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即是最为显著的负面影响。目前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难点在于发展与减排的交织和取舍难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构成世界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尚处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进行高强度减排,势必有较大阻力,甚至有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的风险。经济学家普遍认可,发展是人的基本权利,是目前为止人类能够获得高水平生活的...
-
作者:王露璐
摘要:迄今为止,费孝通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作出的“乡土性”论断,仍是看待乡村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视角。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为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伦理关系、道德生活样式和对人与人之间公平、公正关系的基本理解。今天,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转型相伴随的,是以农业的工业技术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民的流动性、市民化为基本内容的乡村社会变迁。
-
作者:刘作翔
摘要:权利平等问题,是平等问题在权利现象上的具体体现和反映,与权利理论、权利学说相伴产生并成为其重要组成内容。它以启蒙学说为肇端,经历了自由主义、历史主义、社群主义、民族主义、法团主义、多元主义等多种学说和思潮的洗礼,各种不同的学说和思潮对于权利平等问题都有不同的解读。自由主义提倡“天赋人权”说,视权利平等为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和自然属性;
-
作者:邓大才(1)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武汉430079
摘要:产权与治理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通过单位来体现和衡量,因而也可以通过单位来进行深度考察。产权单位与治理单位的关联性主要体现为对称性:对称性强,产权、治理的绩效相对较好;对称性弱,产权、治理的绩效则相对较差。单位的对称性主要由结构的均衡性、层级的对等性、规模的适宜性、边界的完整性、职能-权利的对应性及单位形成的内生性六大因素决定和影响。这六大因素中,结构的均衡性、层级的对等性、规模的适宜性,属于决定性因素;边界的完整性、职能-权利的对应性属于衍生性影响因素,在特定情况下起重要作用;而单位形成的内生性则...
-
作者:朱景文(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法治评估不是简单地对法治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处理,首先要解决的是对有着不同社会结构、处在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法治评估的可能性问题。法治包含规则之治、平等实施和良法之治几种不同的含义,但每种含义都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条件,需要类型化处理。"规则之治"有赖于社会的稳定程度,对迅速变化的社会没有实质意义。平等实施有赖于法律资源的充分性,在缺乏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平等实施,而需要寻找成本低、替代性的措施和适合本地特点的方式。良法之治有赖于对什么是良法达成共识,不能以一种模...
-
作者:张栋(1)
作者单位:(1)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42
摘要:近年来,中国刑事证据立法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证据制度体系。但是,从"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和非法证据排除这两个重要证据规则的适用情况看,刑事证据立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法律适用或者制度执行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证据制度体系没有实现优化配置。实现证据制度体系的优化,并非否定我国当前的证据制度体系,而是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遵循证据适用规律,在立法论层面上优化证据规则设置,消除妨碍证据制度优化适用的不合理因素,从而实现证据制度体系的优化运作,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要实现证据制度体系的优化,立法...
-
作者:苏治(1);徐淑丹(1)
作者单位:(1)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1
摘要: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使用1991—2012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结合数据包络多期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考察中国经济在技术要素作用下的发展路径及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近2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技术效率贡献度不高,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技术进步有效性的真实驱动力;行业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改进,而当技术创新或改进低迷甚至停滞时,技术效率提升体现为对技术创新的替代和互补,以维持技术进步的有效性。垄断程度高的行业的技术效率提高主要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