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许德风(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1
摘要:从法律的视角看,赌博是当事人以客观不确定事件的发生作为财产转移唯一依据的约定。与保险转移或分散风险不同,赌博制造额外的风险。从社会经济效果看,自然人赌博会降低以边际效用为量度的社会福利;法人赌博,则可能会损害债权人利益,增大系统风险,产生巨大的经济崩溃或危机成本。规制赌博,应依据其类型采取不同策略。对于伴生赌博的市场交易,如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等,虽应容忍其中的赌博因素,但对可能存在的赌博之负面影响应严加防范。对于与市场交易无关的赌博,如彩票、赌场和各类个人之间的赌博,法律原则上应予禁止,即便例外地允许,...
-
作者:李怡(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摘要:一般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呈现这样的变化:从“审美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换言之,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更倾向于将文学研究置于更大的历史文化场景,在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广泛对话中发掘各种“文化意味”。今天,这样的研究被称作是“文化研究”。
-
作者:郇庆治(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作为广义的生态主义话语与实践,"碳政治"致力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但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国际"碳政治"却呈现为"生态帝国主义"的逻辑或本质,是少数西方国家在其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基础上,延续与拓展历史形成的国际等级化优势或排斥性霸权的表现,也是创建更加公平、民主与有效的全球气候或环境治理体制的内在性障碍。对国际"碳政治"以及"生态帝国主义"逻辑的揭示和批判,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传统的"绿色左翼"理论资源,从而为寻求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替代性路径奠定了理论基础。后...
-
作者:殷杰(1);王亚男(1)
作者单位:(1)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摘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正确对待二者之间的差异与融合,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诸如复杂系统范式等自然科学范式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适用性。适用性问题分析是研究科学思维和方法跨学科应用的逻辑前提。剖析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本质,重构社会科学的认知模式,不仅有助于澄清复杂系统范式的理论基础、实践规范和方法,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适用层次及其适用度,交叉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丰富和深化复杂性理论本身。人们运用复杂系统范式去认识社会系统,考虑到系统动态演化的过程性,摆脱机械决定论,改变了传统社会...
-
作者:周光权(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刑法立法需要及时转变法益观念,增强新的调控手段,赋予刑法新的机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活跃的立法与传统刑法观之间拉开了一定距离,从而面临许多新的难题,但并不会带来刑法过度干预的系统风险;犯罪化与刑法谦抑性没有矛盾,不能认为处罚范围越小越好。从总体思路上看,未来应当建立能动、理性、多元的立法机制。从具体方法上看,立法必须保持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姿态,改变目前的集中立法模式,但分散立法未必要采用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三足鼎立的方式,而应建构以刑法典为核心,以轻犯罪法为辅助,刑罚和保安处分措施...
-
作者:仰海峰(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主体问题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国内学者均对此问题作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哲学中主体问题的理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客观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问题,应该深入到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在1845年实现哲学变革之后,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着双重逻辑:即人类学意义上的生产逻辑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国内实践唯物主义关于主体问题的讨论,其理论基础是生产逻辑,这是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到《1857—1858年经...
-
作者:陶飞亚(1);李强(1)
作者单位:(1)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44
摘要: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使在华西教成为有相对独立地位的民间团体,迫使官方对教会从查禁变为保护和治理。因长期禁教及缺乏对西教的清晰认知,清廷仍从异端角度笼统地处理基督教问题。道咸两朝官教渐有接触,双方关系因当时战局时松时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被迫全面开放传教,民教冲突频发,多数官员同情反教、治理消极。天津教案后,教会迎合中国发展需要,改善自身形象,部分官员渐以务实态度处理民教事务。长江教案后,朝廷肯定教会"善举",双方沟通加强,官方政策随内外形势的震荡,从过分向教会倾斜突变为激烈排教。庚子反教双方创巨痛...
-
作者:王擎(1);田娇(2)
作者单位:(1)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成都610074;(2)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重庆400054
摘要: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部门面对的重大课题,更严格监管资本的巴塞尔协议Ⅲ应运而生,但其在中国的实施效果有待观察。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特点构建的DSGE模型,包含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在内的居民、银行、企业和政府四大部门,通过使用1998—2014年中国数据估算校准参数,在全要素生产率、住房需求、货币供应、基准利率、消费贷款违约率、企业贷款违约率的外生冲击下,分析银行受到提高资本约束要求时,系统性金融风险传递的运行机制。结果发现,在资本约束下,缘于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经历三个阶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