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林祥(1)
作者单位:(1)广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宁530004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了大量的文学广告,它在促进现代文学书刊销售的同时,也实现了现代文学预告、呈现与揭示的功能,利用不同广告媒介分层次实现了现代文学既广泛而又有针对性的传播与接受。现代作家介入广告不但有商业目的,也将其视为培养现代文学读者、抢占文学阵地的重要工具,因为他们的介入不但提升了文学广告的艺术水准,还净化了文学广告的市场,推动了文学广告的健康发展。作为一种"副文本",中国现代文学广告营造了一种引导阅读的氛围和空间,促进读者"期待视阈"和审美心理的形成,甚至成为作品经典化的起点。另外,中国...
-
作者:王凤才(1,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摘要:柏林墙倒塌后,无论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在学术领域,马克思主义在德国(主要指原民主德国区域)被迅速边缘化(在原联邦德国区域历来都处于边缘地位),但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德国(既包括原民主德国又包括原联邦德国)并未完全沉寂;相反,新世纪以来还出现了“马克思思想复兴”、“马克思热”。可以说,作为马克思故乡的德国,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重镇。
-
作者:陈晓光(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872
摘要:利用2005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区县级政府财政压力对当地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负担以及税收偷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取消农业税费改革冲击越大的区县,其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越多,且低报利润偷逃所得税更加困难。地区间的财政压力差异会通过税收征管的"乘数效应",使地区间人均GDP差异进一步扩大。各级政府通过严格税收征管并完善地区间转移支付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间税负差异与经济不平等。
-
作者:赵宇(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1
摘要:金朝前期的"南北选"制度创立于熙宗朝,南、北两选之间一直以黄河旧道为别,与宋、辽籍贯之分毫不相关;传统定义所据的《金史·选举志》相关内容实系误记,并不足取。在二元政治生态中,辽朝及金初长期奉行"以河为界"的北族本位疆域观,至金熙宗朝高度汉化改制之后,则转型为一种近似黄河南、北分治的汉地统治方略,涵盖金代民族、政治、经济等诸领域政策,而"南北选"即重要面相之一。内外分化的差别性统治引发黄河南、北汉地民众在国家认同上出现相应分歧,并深刻影响金源一朝的政治地理格局。金朝前期的"南北选"问题,实从一个侧面指引出北族政治...
-
作者:吴愈晓(1);黄超(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南京21002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基础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间的分配不均问题日益突出,并导致学校出现阶层分割现象。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探讨我国初中学校的阶层分割状况及其对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初中学校有较明显的阶层分割现象,分割程度存在地区和区域(城乡)差异;学校的阶层构成对学生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影响,平均阶层地位越高或阶层异质性越大的学校,学生的教育期望越高;学校阶层构成对学生教育期望的效应因不同特征的学生群体而异,认知能力较...
-
作者:杨灿明(1);詹新宇(1)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武汉430073
摘要:新常态下,中国税收收入增速趋缓,财政支出需求却在刚性增长。双重压力下,政府在决定宏观税负水平时,面临着"盯住税负稳定"、"盯住支出需求",还是同时兼顾这两者的"盯住双重目标"等多种政策选择。在扩展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框架下,分析宏观税负政策偏向的经济波动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发现,宏观税负是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宏观税负政策偏向下,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幅度和趋于稳态所需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盯住双重目标"模式较好地融合了税收政策的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效应,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效应。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事实...
-
作者:李恒威(1);肖云龙(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哲学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杭州310028
摘要:生命—心智连续性论题,特别是强连续性论题,主张生命蕴含心智,而心智属于生命。与这个存在论论题相应的是一个方法论的连续性论题:应该从生命出发理解心智,同时心智对生命的生物学事实的解释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理解生命则有必要理解心智,反之要理解心智则有必要理解生命。自然主义泛心论构想宇宙物质不但具有外在性和惰性的一面,而且具有内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哲学生物学通过对新陈代谢的诠释将生命与自我、自由等心智范畴联系起来。生成认知和自创生的分析则表明生命所特有的自组织类型(即自创生)与认知和意义生成的实现是生命现象的两个...
-
作者:丁利(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法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博弈论描述一个或一束制度下人们的行动决策,以及不同环境中这些行动导致相应的社会结果。把法庭推理与司法调整嵌入社会博弈之中,结合博弈论解理论的方法,原则上可以刻画法律通过不同的激励安排能够实现的行为模式,从而刻画法律能实现的目标。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共同为组成社会的所有行为主体提供了制度激励,立法者任何合乎社会正义理念的目标,只有作为他们在社会博弈中的均衡行为的结果,才能得到合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