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杜宴林(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长春130012
摘要:随着社会诉求的日趋多元化,司法的公正运作遇到较为复杂的困难局面。同理心正义既能最大限度实现个案的正义裁决,又能正确对待普遍性的正义寻求,显现出一种亲社会性的公共理性,可成为这一难题的破解之道。同理心正义既是多元动态的正义,又较好地诠释了正义的对等性和互换性,也展现出了主体间性的互动特质和共鸣效果,还一定程度上荷载了较为丰富的正义德性。同理心正义尽管发端于心灵或情感体验,但完全能够经受住法律科学性的检验。同时,它也并非至善的正义,其操作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也会诱发一些不利因素的产生。
-
作者:魏屹东(1)
作者单位:(1)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太原030006
摘要:表征已成为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核心概念,更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重点。相对于一般表征,科学表征更特殊、更复杂、更抽象,围绕它产生了多种说明理论,如图像论、自然主义、结构主义、语义论和语用论等。这些理论虽然对科学表征问题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还不够充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表征的语境性和表征关系的语境同一性分析,不能更深刻地揭示科学表征的实质。语境作为一种本体解释基底,提供了解决科学表征问题的框架。在此框架下,表征被理解为两个客体在特定语境中的指涉性关系。这种基于语境同一性的科学表征,通过概念作为指代、理论作...
-
作者:张文喜(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唯物史观是唯一对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及其共同福祉采取严肃批判立场的学说,那种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原则基础上的法学分析,有能力洞察关于法律亦即关于实际生活的诸多关系中的真理。法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与可能的物质条件。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生命权概念,并未得到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批判足够的重视,其大部分论题只存在于福柯、阿甘本等左翼思想家的生命政治论中。唯物史观具有丰富的理论面相,马克思主义法学批判的未来,以及所能具有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它所抱持的批判性信仰,指出人们对探求法的...
-
-
作者:王思斌(1);关信平(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在中国经济从快速成长期走入稳速发展期的"新常态"下,以往有所失衡的社会与经济的成长格局得到了调整的机会。各类经济、社会问题复杂、多变和频发,昭示着中国社会政策会出现较大的调整。在这一背景下,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社会政策的战略方向选择及其相关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意义重大。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思斌指出,
-
作者:关信平(1,2)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2)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摘要:导言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时期。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后,我国面临着"经济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快速城市化等方面的新挑战,并且中央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目标,以及包括"共享发展"在内的新的发展理念。这使我国的社会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战略选择。
-
作者:王泽龙(1);高健(1)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430079
摘要:对称作为诗歌形式建构的重要方式,在具体创作实践中又可细分为两种不同形式:一是倾向于整齐一律的"对仗";二是融"一致"与"不一致"于一体的"对称"。在五四时期的新诗变革中,诗歌中的对称形式发生了现代转变,使诗歌初步完成了从以整齐一律为主导的旧体诗形式,到自由多元的现代诗体形式的变革。新诗的对称主要体现在诗形建构、节奏安排以及诗意构筑等方面。多样自由的对称形式为新诗的诗形建构提供了多样化途径;以对称形式安排的音节和韵,为新诗节奏的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多元化的对称推动了新诗诗意建构的复杂化。所有这些既为中国现代诗歌...
-
作者:郑先武(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南京210023
摘要: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是相关国家在不同区域意识主导下所进行的政治、经济与安全互动的结果,共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至1950年酝酿与起步阶段、1951年至1960年局部成长阶段和1961年至1967年分化重组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基于不同的区域意识,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东南亚早期区域合作实践留下了重要的区域性规范遗产,主要是以区域自主、主权平等、不干预主义、共识性决策、非正式的渐进主义、注重经济发展、拒绝多边军事合作和泛亚洲精神为核心的"亚洲方式"的形成。这些早期区域合作的遗产为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及"东...
-
作者:汤惠生(1)
作者单位:(1)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石家庄050024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统一指导下,不同学术观点和研究取向之间的互动讨论非常热烈。在考古界,以夏鼐为代表的"实证派"和以苏秉琦为代表的"理论派"两个不同研究取向之间的互动,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进入21世纪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考古学形成以苏秉琦为代表的"理论派"一家独大的局面。对夏、苏两派的考古学思想及研究取向进行科学辨析,有利于中国考古学更加健康地繁荣发展。
-
作者:黄先海(1);宋学印(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杭州310027
摘要:技术进步不仅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且是跨越潜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路径。从技术维度将世界各国划分为远离前沿、国际准前沿和国际前沿三类经济体,并通过构建纳入技术差距的熊彼特主义内生增长模型,刻画非前沿经济体的技术进步路径及其动力转换的一般机理,并基于115个国家的长时序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发现:对于远离前沿的经济体,基于技术差距的追赶导向型技术进步可推动快速技术进步,扩大竞争可能将导致低水平竞争困境;对于国际准前沿经济体,追赶导向型技术进步将面临潜在"技术追赶陷阱",竞争导向型技术进步可规避"技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