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田野(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地缘、技术和国际制度是大国竞争的三大重要领域。在对大国关系的分析上,无论均势理论还是霸权理论都依赖于报酬递减的假设,忽视了报酬递增的可能性。报酬递增在地理区位、技术演进和制度变迁上广泛发挥作用,大国关系中的报酬递增机制相应体现在大国间地缘竞争、技术竞争和国际制度竞争中。对初始优势在报酬递增机制的作用下转化为长期优势的理性预期促使大国之间进入竞争状态,无论这些大国是对手还是盟友。作为报酬递增的具体发生机制,协调效应作用于地缘竞争、技术竞争与国际制度竞争中,学习效应作用于技术竞争与国际制度竞争中,适应性...
-
作者:朝戈金(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系,北京102488
摘要:全观诗学是立足口头文学之本体,围绕口头文学之问题,引入多学科视域而构建的文学阐释体系。在技术路线层面,全观诗学以洛德-弗里的“口头(程式)理论”为主线,部分吸收了“民族志诗学”“演述理论”等学派的概念、工具和模型;在方法论层面,移用了斯穆茨的“整全观”概念,以整体性观点把握口头文学的全貌和特征,同时力求结合分析的方法与整体的方法;在世界观层面,以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析口头文学内外部规律的基础。全观诗学强调共时方法,注重要素间关系和彼此作用,同时引入历史发展的维度,从而多方面展现民众口头文学活动的艺术特征和社会...
-
作者:胡湛(1);彭希哲(2);吴玉韶(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具有特殊性,我们的基础国情、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更对其应对方案提出了特定要求,亟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中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具备一核多元的治理范式优势、国家—家庭—社会相均衡的治理结构优势、大国模型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禀赋性优势,以及时代更迭和技术跃迁可能带来的后发比较优势。应在厘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人口发展战略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积极老龄观以优化国家战略实施环境,融会老龄社会治理的中国优势以形成“身—家—群—国—世”相贯通的整体性治理格局,不断凝练并充...
-
作者:过常宝(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先秦时期,“诗言志”不是一个诗学概念,其主要功用在于儒家意识形态的建构,有着突出的话语内涵。宗教仪式中的“诗言志”与“蔽志”,影响了春秋宴享礼中的“赋诗”活动及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言说”的礼乐传统。这一传统造就了《诗》的经典地位,为大夫君子和儒家学者利用《诗》构建新意识形态提供了合法性和话语资源。对“诗言志”的不同理解和应用,形成了多种形态的话语方式,如“断章取义”“信而有征”“文亡隐言”“以意逆志”等;也建构起士大夫阶层多重价值和目标,如“立言不朽”“兴观群怨”“尚友”“发乎情,止乎礼义”等。在...
-
作者:杨博(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出土战国秦汉简帛典籍为了解刘向校书之前的文献校理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揭示出汉籍文明的优厚底蕴。典籍文献的“同篇异制”“同卷异文”“复本多见”,简牍文书的钩校、合计、题示等文献校理形式以至汉初律典分门、别类、序次的整理,均显示出刘向等校理群书的现实渊源。自名为“录”的木楬,部分具有典籍“目录”的性质,无论是通过篇题木牍遍览典籍的内容,还是通过账簿一览钱物等情况,其作用均是简单、快捷地获取信息的全貌。序次是典籍校理的最重要工序,也是真正意义上之“目录”出现的关键。篇目序列的固定与广泛接受是典籍文本序列规范...
-
作者:刘冲(1);刘莉亚(1)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在我国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过多使用结构性政策工具,可能会导致总量出问题,使货币政策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难题。减免小微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是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的一种有益尝试,是“税收政策的利率渠道”。利用某大行逐笔贷款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该政策工具显著降低了融资成本,且提高了信贷可得性。基于此,构建包含税收条件的银行信贷决策模型,刻画其作用的理论逻辑,可以发现,相比经由负债端向资产端传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贷款利息收入减税直接作用于银行资产端,传导路径更直接,摩擦更小。这种不依赖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和利率操作的...
-
作者:秦亚青(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岛266237
摘要:以牛顿思想为代表的经典科学观与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量子科学观的一个根本分歧是经典科学观坚持确定性是世界的本质属性,量子科学观则认为不确定性是世界的本原状态。多年来,经典科学观已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背景知识,塑造了知识生产的主导模式。而以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遵循经典科学观,以发现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果律为目的,形成了具有主导地位的话语。但如果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内禀属性,三大理论的前提假定及其背后的科学文化观就会受到颠覆性质疑,国际关系学业已形成的基本概念,如国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