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学勇(1)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19
摘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不仅为中国文艺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而且在文化创造方面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突出体现在“人”的概念演进及其带来的文化价值观的转变。《讲话》把“人”的内涵,由新文学初创期的个体化的“人”阐发为“人民大众”,确立了“为人民大众”的文艺方向、人民大众文化创造主体地位,以及人的解放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文化价值观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赋予革命文艺鲜明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性质,使中国文艺的发展获得了空前的文化创造力。《讲话》提出正确处理普及和提...
-
作者:陈峰(1)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宋辽金史研究院暨历史学院,西安710127
摘要:宋代首创的文官掌军制度,是在宋初汲取历史教训并强化管控将帅规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也是宋真宗朝以来士大夫主政的产物。其立意在于求稳,其特点是以文驭武,其宗旨则是防范军事将领危害国家乃至反噬政权。这项制度存在着双刃剑的效应,一方面降低了军事效能,致使边防陷于不利的境地;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与文治路线的稳定,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文教的持续发展。从世界文明进程的视野考察,这项早熟的制度与西方近现代国家有类似之处,具有制度创新的历史意义。
-
作者:曹家齐(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州510275
摘要:从整体上看,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为控制庞大的信息流通,宋代因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种信息渠道和新的信息传递...
-
作者:柴荣(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宋代女性土地权利主要来源于赠予或继承,宋代对女性土地权利的保护秉持重视实际效果的整体性法律理论,女性的土地权利在立法和司法层面都得到一定体现和保障。为了追求仁政、维护孝道,裁判者常常会突破律典规范的限制,对女性土地权利有诸多保护性体系化司法解释。宋代女性土地权利之所以能得到法律保护,主要在于其特殊的社会语境:家庭、劳动地位提高扩大了女性实际权利,孝道提升了女性尊长的法律地位,理学尚未对女性土地权利产生实际约束力。借鉴宋代女性土地权利保护整体性法律理论及体系化司法解释方法,有利于从中国传统法文化中汲取给...
-
作者:于改之(1)
作者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是数据治理的基本目标。受数据赋权观念的影响,现行刑法采用了控制模式,重在禁止“获取”“泄漏”“窃取”数据的行为,并借此对滥用行为进行事前防范。控制模式忽视了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无法全面、有效保护数据法益,导致既无法有效维护数据安全,亦难以实现数据共享。旨在规制滥用行为的利用模式,是刑法数据治理模式调整的现实方向。利用模式可基于以下路径实现:刑法总则中设置专门条款,指导分则数据法益的解释;适当限制控制模式立法,发挥数据的独立价值;增加滥用算法罪、非法提供算法服务罪,弥补现行刑法规范供给不足...
-
作者:包伟民(1)
作者单位:(1)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杭州310015
摘要:马端临认为乡守里胥由于在帝制前期为官员,唐宋而后改为从民户差发的役人,故此役人不胜诛求之苛,这一“乡役论”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秦汉以来乡为地域性的类政区单位,乡守为低级官员,到隋代乡改为逐级团并人户而成的联户单位,乡守也变成了从民户差发的役人。在里胥这一层级,则从来都是从民户差发充任。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新制之行,也深刻影响了基层行政。从唐到北宋中期,由于乡里(管)单位规模过大等原因,作为基层行政最要的催科事务大多由上户或充代之人掌控,相比于州县役,乡役尚未成为主要难题。随着熙丰新法的推行,在都保范围内组建百...
-
作者:李华瑞(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杭州310058
摘要:宋代的工商税收大大超过农业税,为历代所不及。宋政府以工商税收为主体,善于利用市场关系和商品经济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经营,积极刺激消费并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财经政策是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一政策主导下,统治者为追逐巨额财利,利用国家权力,调动各种资源,实行专卖制度和征商制度,能动地反作用于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扩大市场交换规模,推动当时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宋代的财经政策显示出帝制国家干预经济的独特优势,这也是宋代商品货币经济繁荣有别于其他朝代的特质所在。
-
作者:丁耘(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作为中国思想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气论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现代表达。其重要原由在于现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心物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迫切性与阳明学密切相关。晚明气论通过扬弃阳明学,回应了唯心论,解决了心物问题。刘宗周和王夫之借鉴唯识学克服阳明心学的思路,从唯心论翻转出气论的道路。气论的特性在这一翻转中得到了清楚的显示:从工夫论进入心性论,用唯识学重述心性论,用唯气论转化唯识学。其中需要着重论证的是王夫之将阿赖耶识转为“太虚即气”。作为对照,现代中国哲学中梁漱溟、熊十力的学说,以及他们为何虽也提出各自的新唯识论却未...
-
作者:杨国荣(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上海200241
摘要: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首先表现为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的变迁。在历史回溯的过程中,既需要把握中国哲学所形成的名言、问题、学说内含的普遍哲学意义,也应注意中国哲学的特殊品格。作为历史中的实际存在,中国哲学的形态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逻辑上看,它们又具体展开为多样的哲学系统,可以作观念层面的归类。以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视域,对以往的中国哲学需要作历史的考察或历史梳理,又不应离开逻辑的分析。对中国哲学史的回溯,无法回避近代以来中西哲学互动的思想背景。在以西方哲学为参照反观中国哲学的同时,需要进一步通过两者的比较,把握各自...
-
作者:王善军(1)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宋辽金史研究院暨历史学院,西安710127
摘要:金朝建国以前,随着女真社会血缘与地缘的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了以按出虎水完颜部为核心的世婚集团。世为婚姻的诸部长之家,形成女真社会的特权阶层,构成了女真贵种的主要来源。随着按出虎水完颜部地缘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完颜姓族内部渐次分化,与之存有世婚关系的姓族,也因与完颜部亲疏不一,其内部出现了层级差异。女真贵种内部的分化与差异,成为金朝女真族政治等级形成的基础。金朝建国后,金熙宗为了巩固直系完颜的权势,维护以女真贵种为代表的女真民族的统治地位,采用“等威有别”的方式,将世婚集团内部差异进行制度化、定型化调整,不仅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