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几个问题的再认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黎澍(1)
署名单位: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5032
发表日期:
1981
页码:
79-103
关键词:
资产阶级立宪派 孙中山 湖北革命党人 辛亥革命时期 袁世凯 武昌起义 清政府 资本主义 革命运动 反满
摘要:
本文着重考察了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历史条件,以及推翻清王朝后革命派未能保持政权的根本原因。作者认为:一、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出现先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形成。资产阶级的实业家们很长时期不支持甚或反对革命,只是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和革命党人实行过短暂的合作。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以发动革命的最有效的口号是"反满"。"反满"口号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在革命党人中是很不相同的;但总的说来,它是基于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又是和民主主义觉悟相联系的。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共和国的观念日益为多数人所欢迎。坚持反满共和的革命党人是颠覆清廷的主要力量。三、孙中山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的思想,实际上成为革命运动的指导方针。武昌起义是在孙中山影响下并以他的名义发动起来的,是清末革命运动长期发展的结果。由于经济来源枯竭,得不到任何力量的支持,孙中山不得不把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四、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弱小和缺乏独立性,加上封建统治特别严密,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政治力量,革命党人丧失政权是必然的。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