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视域中的康德伦理学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徐英瑾(1);刘晓力(2)
署名单位:
(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200433;(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100732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9002
发表日期:
2017
页码:
52-71
关键词:
康德伦理学 大规模模块论 通用问题求解器 社会生物学
摘要:
康德伦理学的基本形而上学与元伦理学预设是"应然"与"实然"的区分,而一种基于认知科学与演化论视野的新伦理学研究,则以淡化这种二元对立为前提。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倘若康德关于道德自治性的断言是正确的,我们就应当可以发现人类大脑具有一个同时满足如下所有特征的"道德模块"或"道德算法":(甲)它负责社会交往活动而不负责其他任务(如对于物理对象的知觉或思考纯理论问题);(乙)其运作特征必须被划归为"理性"而不是"感性"或者"直觉";(丙)其道德输出具有明显的"利他性"而不包含"工具性"或者"自利性"。然而,通过对于康德伦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的几大主流思潮(如"通用问题求解器"假设、"大规模模块论"假设,等等)的比对却发现:上述这种对于"道德模块"或"道德算法"的假设,很难得到认知科学的各种主流见解的支持。
来源URL: